國際動盪中博弈的傳統貨幣與加密貨幣/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稿家)
自全球進入2020年以後,國際局勢風雲變幻,加上地緣政治的緊張局勢與經濟制裁相互交織,影響到全球貨幣體系的穩定性。美中貿易戰、俄烏衝突及以哈衝突等國際事件,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衝擊,進一步影響貨幣體系的未來發展。作為交易媒介的傳統紙幣與加密貨幣,在這動盪的國際局勢下將會面臨到何種演變,為本文接下來的探討。
一、紙幣:傳統貨幣體系的壓力底線
地緣政治動盪往往伴隨通貨膨脹,特別是在武裝衝突、經濟制裁和全球供應鏈中斷等情況下,這一現象更為明顯。例如,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與糧食供應短缺,使得全球相關產業的物價飆升,嚴重削弱部分國家的貨幣購買力。
當國家無法有效控制通膨,紙幣的價值會迅速下滑,甚至可能崩潰,這種情況稱為「惡性通膨」(Hyperinflation)。結果為物價急劇上升,貨幣購買力迅速減弱,導致民眾將資金轉向外幣,或貴金屬等穩定資產。此時「資本外流」也會加劇,投資者和企業紛紛將資金移至國外,進一步減少國內貨幣的穩定性,形成惡性循環,最終可能使國家財政面臨崩潰風險。以辛巴威和委內瑞拉兩國為例,2022年時,其通膨率便分別高達547%和220%。
此外,國際經濟制裁對紙幣流通也有極大影響。以俄羅斯(2022年)和伊朗(2018年)為例,受到西方世界制裁後,這兩國的國家貨幣在國際市場上幾乎達不到原先的交易功能。可見,當一個國家被排除在全球金融體系之外,資本外流加速,通膨風險攀升,紙幣的價值維持更加困難。在全球局勢不穩定的當下,這一情況可能在其他非第一世界國家重演,進一步削弱紙幣作為國際交易媒介的角色。
二、加密貨幣:去中心化的風險
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特性,最初被視為替代傳統貨幣的方案,特別是在紙幣公信力受損的情況下。然而,這一系統本質上依賴於全球數位基礎設施,使其在面對網絡攻擊、技術限制以及政府封鎖時,顯得特別脆弱。
而加密貨幣的價格浮動性極大,也進一步削弱其作為穩定價值儲存工具的功能。以比特幣為例,2023年1月的價格約為17,000美元,而到2024年1月漲至41,000美元以上,漲幅達141%,這種劇烈的浮動,難以使其成為穩定的全球交易貨幣。
監管壓力也是加密貨幣未來發展的一項挑戰。各國政府為維護金融穩定,對加密貨幣的監管正逐年加強,這勢必影響其流通性與便利性。截至2022年,全球已有超過10,000種加密貨幣出現,這種「碎片化」現象,增加貨幣間交易的複雜性,尤其在跨境貿易中,貨幣匯率的浮動與交易成本的增加將成為難題。
加密貨幣雖具備去中心化和透明性等優勢,但仍面臨技術風險,尤其是當遭遇網絡攻擊,以及區塊鏈技術的脆弱性。例如對區塊鏈具潛在風險的「51%攻擊」,便可能使交易所與加密錢包,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除了導致網路中斷,甚至造成逆轉交易或重組,以及雙重支付花費情形。此外,加密貨幣的匿名性特質,易被非法活動利用,增添金融系統風險。儘管部分商業者提供更自由的選擇,但其缺乏統一標準,也可能導致金融市場的不穩定,甚至出現龐氏騙局等情況,進一步威脅全球經濟秩序。
三、結語
2024年已進入第三季度,國際局勢仍處於不確定且不穩定的狀態。這為全球貨幣體系的未來埋下不小的隱憂。無論交易模式是轉向多樣化,還是貨幣標準的統一面臨挑戰,各國經濟與金融機構將不得不應對更加複雜的交易環境。
未來,全球經濟參與者如何在技術創新、貨幣穩定性與國際信任間取得平衡,將是決定全球貨幣體系穩定的關鍵。無論是傳統紙幣還是加密貨幣,這場博弈的最終結果,取決於國際間協作和監管體系的健全程度。(照片示意圖翻攝畫面)
最新生活新聞
-
-
「天下標竿城市」頒獎 高雄市奪2大獎
(7 小時前) -
2024世棒12強賽台灣隊勝韓國 大魯閣祭出限時48小時棒壘球免費暢打
(7 小時前) -
興連城布局高大特區推案 明年第二季進場
(7 小時前) -
天兔颱風攪局衝浪賽QS5000賽事提前完賽 燒烤音樂祭取消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