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觀論》亞洲版北約,真有其必要?/魯云湘
魯云湘(自由撰寫家)
2024年9月下旬,中國大陸成功試射東風-31AG洲際彈道導彈。此次試射距離達約12,000公里,不僅代表其技術的提升,更象徵大陸在核威懾能力的進一步提升,讓亞太地區的地緣政治格局更加複雜。可能正因如此,日本新任首相石破茂在10月4日提出,以「今日烏克蘭,明日的東亞」前提下,建立集體自衛防禦組織的必要性,以應對亞太地緣政治日益嚴峻的變動。本文將以現有的區域安全機制,與石破首相的建議進行多層面的比較分析。
一、正面影響:加強區域集體防禦
大陸東風-31AG的試射成功,敲響亞太地區國家的安全警鐘。成立一個類似北約的亞洲集體自衛防禦組織,無疑可增強亞太區域國家的集體防禦能力。特別是在面對大陸、朝鮮與俄羅斯時,這樣的組織能夠分享情報,進行聯合軍事演習與行動,提升區域整體安全。
集體防禦框架能,讓實力較小的國家受益於大國的保護,特別是在核威懾方面。這樣的組織若成立,不僅可提供聯合防禦,亦可確保成員國在面對外來威脅時依賴集體力量做出反擊。對於日本、南韓和其他位於大陸周邊的國家而言,除了是實質上的安全保證,也能成為抗衡大陸軍事擴張的重要戰略支柱。
二、負面影響:引發地緣政治緊張
然而,成立這樣的組織也可能帶來負面的地緣政治後果。首先,亞太版北約的成立,勢必會被大陸視為圍堵其影響力的政策,進一步激化美中之間的競爭。尤其是大陸對其周邊安全局勢抱有高度敏感,而東風-31AG的試射,本身就是對美國及其盟友展示力量的一環。因此,若遠東地區成立一個類似北約的防禦聯盟,無疑會加深北京的不信任感,並可能引發更激烈的軍備競賽。
其次,組織的成立,極有可能激化整個亞太地區內各國之間的分歧。並非所有國家都希望捲入美中競爭。例如,東協中的許多成員國,絕大多數在經濟上依賴大陸,但在安全上希望依靠美國。亞洲若成立一個北約式的聯盟,這些國家可能面臨在美中兩國之間選邊站的壓力,加劇內部分裂。
三、現有區域安全機制的比較
目前,亞太地區已存在幾個重要的安全合作機制,如「四方安全對話」(Quad)與「英澳美安全協定」(AUKUS)。這些機制在功能上與北約仍有明顯差異。Quad是一個非正式的對話平台,主要關注印太地區的自由與開放秩序,並沒有提供實質性的軍事防禦保障;而AUKUS側重於技術合作與軍事裝備升級,美方為澳大利亞提供核潛艇技術,但缺乏全面的防禦承諾。
相比之下,若亞洲成立一個北約式的防禦組織,將會提供更高層次的軍事承諾,特別是在集體防禦條約上,成員國之間的軍事合作將更加緊密。這意味著應對外來威脅的能力更強,但也會面臨來自大陸及親中國家的強烈反彈和反制。
四、是否有其必要?
整體來看,成立亞洲版北約的想法確實有其戰略意義,特別是以預警大陸軍事力量為前提。然而,建立組織是否必要,還需考量各國不同的國家利益與政治立場,以及可能引起的地緣政治後果。即便石破首相的提議初衷,是為了加強地區防禦能力,但考量亞太地區複雜的國際關係和區域安全需求,這樣的構想需要更加謹慎推進,並在最大限度上避免觸發新的軍事衝突,導致區域更加不穩定。(照片翻攝畫面)
最新生活新聞
-
-
2025 首發 AI 輕旗艦,OPPO Reno13 系列在台開賣
(1 小時前) -
玲廊滿藝畫廊-胡令豪-透過畫布與色彩激盪開展「城市光彩」藝術饗宴
(1 小時前) -
全台最大鹽田遊戲場!「藍田公園」正式開放 陳其邁化身遊樂推手
(1 小時前) -
臺東縣政府今年再接再厲 宣布4月首班包機直飛曼谷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