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滄源佤鄉過新米節/許文舟
許文舟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雲南滄源佤族自治縣的佤族新米節。
這一天,壩卡村的18位母親早上來到田裏,等著祭司在吉時宣佈開鐮。鐮刀從煙薰火燎的老牆上取下到交給祭司,得有一系列的儀式,這其中包括給鐮刀熏燒柏枝,唱收穫的古調,最後祭司還得用酒給鐮刀潔身,然後才把鐮刀重又交到穿著一新的18位母親手上。開鐮後,18位母親將取到的新穀交給祭司,祭司端著盛裝新穀的篾桌走下祭祀臺,走向“穀魂車”。吉時已到,等候在葫蘆小鎮的上萬佤族同胞,早已把村中的道路清掃得一塵不染,把路邊的籬笆扶正,把過河的新橋搭好。他們吹著佤笛、擂響木鼓,他們唱著古歌,等候穀神來到他們中間,再進駐早已安排好的神壇。三月的青苗節,他們曾經以舞姿與民謠祈願豐收,手牽手把青秧交給大地;而新米節,就是讓通天神鼓喚穀魂回家,於是就有一系列感天動地的祭祀。
穀魂得走大道。大道兩公里長,路兩旁早已等候著前來參加新米節的遊客與當地群眾。另一位祭司也等候在大道,他要親自將穀魂從車上帶進人海,接受佤族同胞的祈福。兩位目光澄澈的佤族女孩懷抱新穀跟在祭司身後,這一刻,萬畝待收的稻田,水光浸潤,穀穗婆娑。木鼓是通天神器,敲響木鼓,方可與穀魂對話,讓四下散落的穀魂應聲聚集。穀笛響了,低訴的內心肯定是感恩,豐收不易,但說什麼都過來了。甩發舞者踏著古老的牛角號,敞開心扉,表達尊崇。穀魂心滿意足地再次上車,沿著兩公里長的大道緩緩向葫蘆小鎮走去。這時的隊伍十分壯大,木鼓隊後面跟著近百頭牛組成的牛隊,牛鈴叮噹,人們似乎又回到了農耕場景。雖然是新米節,但佤族同胞無法忘記牛,正是牛的忍辱負重,才有水稻的豐收。因此,犒勞牛也成為新米節一個重要的環節,給牛洗腳,對牛言謝。
穀魂要過新橋。據說只有過了新搭建的木橋,穀魂才能與附在身上的邪惡撇清干係。因此,迎穀魂的前一天,佤族男同胞要上山選一棵又直又粗的大樹,在祭司的禱告聲中將它伐下。這粗大的橋木同樣得經過大街,讓人拉著就位。拉木橋活動是新米節重要的內容之一,拉著的雖然是一棵木頭,實際上就是牽著樹魂歸來。它像獨木舟,承載著人們的夙願與舊夢。此刻,眾神輪休,而雷公,也卸下了閃電,讓天空象徵意味極強地灑些小雨,然後又讓陽光值守。祭司站在橋木上,手持塗滿牛血的長矛與麻栗樹枝,唱著古調,往前拉10米,往後拉10米,以此反復進行十多次,橋木才能拉到河邊,在歡聲笑語中就位。
新米節期間,差不多所有活動都與新米有關。舂新米粑粑,讓人想起從前腳碓舂粑粑的情形。小孩子跑粑粑飯,一邊跑一邊悄悄把手伸進飯盆偷吃幾口,急得忘了抹掉嘴角黏著的飯粒,讓舂腳碓的人忍俊不禁。揉粑粑的老人會從舂過的粑粑飯裏揪出一小團,隨手給跑粑粑飯的孩子捏個小鴨老鼠什麼的,跑粑粑飯的孩子會跑得更勤。而搶新穀米,則成了眾多遊客參與的節目,誰都吃米飯,可是搶到佤族的新米飯,就意味著你來年有更多的福分,既然是這樣,搶,就變得爭先恐後。雞肉爛飯、佤王宴等滄源佤族原生態美食,同樣離不開新米。新米會被悄悄揣進人們的衣袋,不多,就一小把,或者更少,帶給不能前來參加新米節的親人,他們一樣渴望沾染新米節的喜氣與吉祥。最讓人難忘的卻是喝米酒比賽,有人一口喝幹三斤,有人嘗一口就滿臉通紅,重要的是參與進來,佤族的新米節有你想尋找的鄉愁。
穀魂車被眾人簇擁著來到葫蘆小鎮的時候,送穀魂的祭司會大聲喊:“穀魂回來了,主人家快拿水酒來喝。”等在葫蘆小鎮廣場的祭司即捧著水酒祭品前來迎接,把穀魂安頓在火塘主位之後供起。眾人下跪,祭司隨即念念有詞:“穀魂穀魂你回來,你從河的那邊來,你從山的那邊來,下雨天給你搭好橋,烈日下給你蓋新房,我們用繩子牽你回來,我們用歌聲請你回來。不要留在樹林中,不要留在坡那頭,不要留在寨子邊,也不要躲在水潭中……把我們的糧倉擠滿,把我們的穀籮擠裂。 來呀來……穀魂穀魂快回來,我們為你請客吃飯,我們為你唱歌跳舞,你就隨著我們的歌聲,高高興興地回來啊……”
安頓好穀魂,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就是歡樂。佤族姑娘們要進行舂新米比賽,每個部落選出3名婦女參加,看哪個部落舂的新米乾淨。舂米使用的是木杵臼,兩名婦女負責舂,另一名婦女則手持簸箕,一次又一次地將舂過的穀子進行篩簸。新米舂好後,18個部落都要煮新米飯,當然先得祭祀穀神、山神、河神等諸神,然後才把新米飯分給老人與孩子。新米真香,那種香一直會彌留在葫蘆小鎮,彌留在人們的心靈,這就是具體的鄉愁了。端起新米飯,飲盡新米酒,趕赴一席鄉愁的盛宴,就更加珍惜越來越好的生活。當然,年輕人的歡樂會更多,男的彈撥著小三弦,女的口含吹葉,白天他們在勐董河畔高歌穀魂;月下,他們會低訴愛的心曲。
新米節,誰都可以與久遠的自己相遇,儘管你不事農耕,你卻離不開五穀;儘管你已與稻田相距甚遠,但你的餐飲裏,少不了大米的清芬。萬物有靈,對水稻疼愛有加的佤族同胞,懂得穀魂竟然摻和了蛙鳴與雨聲,新米竟然有汗水與泥香的味道。知恩圖報、有恩必報的佤族同胞,專門給新米設一個節。新米節的最大意義是謝恩,水稻幾千年與人類的淵源當然不是新米節可以厘清,但通過嘗新米、舂粑粑等活動,讓人們又一次懂得,面對一粒水稻,我們可以默不做聲,但絕對不能忘記感恩。
最新生活新聞
-
-
12強賽/視訊總統 陳傑憲:歹勢統一沒冠軍
(41 分鐘前) -
臺南文化獎揭曉 黑琵先生王徵吉、古都基金會獲頒殊榮
(48 分鐘前) -
中華隊完封日本 蔣萬安祭北市優惠大放送
(56 分鐘前) -
世界12強冠軍賽 黃偉哲與市民一起挺台灣
(59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