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20° / 16° )
氣象
2024-12-12 | 台灣好報

解碼夜戰:中華民國空軍的現狀與發展契機/蔡元鴻

解碼夜戰:中華民國空軍的現狀與發展契機/蔡元鴻

蔡元鴻(軍武科技觀察家)

夜間作戰能力,是現代空軍作戰效能的重要指標之一,尤其是在密接空中支援(Close Air Support,簡稱CAS)與夜間攔截任務中,夜視儀的應用可以為飛行員提供更大的戰術優勢。然而,中華民國空軍在日常訓練中,夜視儀的使用卻並未成為標準配備,這背後有多重因素,值得你我深入探討。

考量兩岸情勢,空軍長期以來是採戰略防禦為主,其主要任務集中於領空防衛,與攔截來襲的空中威脅。在這樣的作戰環境及戰術框架下,夜視儀的應用需求相對有限。特別是對CAS任務,雖然在夜間作戰中具有重要性,但由於台灣地區的地理、氣候及基礎建設等條件,夜間低空飛行往往是受到地形限制的。

夜視儀在CAS中的效能,主要體現在低空環境下的精確識別與打擊地面目標。然而,空軍的CAS主要以F-16V型戰轟機為主,這些戰機在中高空和音速狀態下執行任務時,對夜視儀的依賴較低,更傾向使用精確制導武器,如AGM-65、AGM-84、Mk-82及Mk-84等。此外,現代化戰機的航電系統,已經具備紅外線和雷達成像能力,能夠在夜間環境中提供有效的目標捕捉和瞄準,亦部分取代夜視儀的功能。

再者,夜視儀訓練需要特殊的場景與資源,例如低光環境模擬場地與專業設備維護。然而,空軍在訓練資源分配上,更傾向於高強度的全天候攔截作戰能力,這種選擇反映防空攔截在現階段作戰需求中的優先地位。

此外,夜間對地支援任務的執行,高度依賴地面部隊的協同作戰能力,如前進空中管制員(Forward Air Controller,FAC)、目標標定與雷射指引。然而,中華民國國軍的聯合作戰能力仍在發展中,夜視儀的使用尚未成為作戰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在夜間作戰中,地面部隊通常會使用紅外信標或雷射指示器,來引導飛行員執行攻擊,減少夜視儀操作的必要性。

儘管現階段空軍對夜視儀的依賴度不高,但隨著作戰需求的演變,夜戰技術的應用,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例如,在地面威脅增加或特殊作戰任務需求提升的情境下,無人載具技術的研發,不就能為夜間作戰提供新的可能性?未來的CAS任務可結合無人機的紅外與夜視功能,提升夜間作戰效能。

專項訓練與裝備升級,亦是未來發展的關鍵。若夜間密接支援需求增加,空軍可結合無人載具系統,針對特定部隊或任務型態進行專項訓練。同時,提升聯合作戰能力,結合地面與空中單位的協同作戰,也將是發揮夜戰技術效能的關鍵。

夜間作戰能力雖是空軍現代化的象徵,更是應對未來戰場多元挑戰的必然需求。但在戰略防禦政策與戰場環境等因素下,如何在全球軍事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結合先進科技與聯合作戰理念,確保能在任何時刻保護台灣的領空與安全,才是空軍該有的建軍備戰方向與規劃。(照片示意圖,國防部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