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5°
( 15° / 14° )
氣象
2024-12-19 | 台灣好報

《海峽觀論》從三不原則看兩岸旅遊的未來藍圖/魯云湘

《海峽觀論》從三不原則看兩岸旅遊的未來藍圖/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12月19日,陸委會透過媒體聲明,提出針對此次臺滬雙城論壇中,上海副市長推動上海市民赴台旅遊的「三不原則」–不出於政治目的、不附條件、不隨時叫停。此舉,旨在設立兩岸旅遊交流的基本規範,試圖避免政治議題干擾正常的民間互動。然而,在兩岸政治氛圍依舊緊張的當下,如何落實這些原則並促進交流,成為值得探討的課題。

陸委會的三不原則,反映出台北對兩岸旅遊交流的謹慎態度。過去大陸曾利用經濟與文化交流推進其統戰策略,對此,台北的戒備心可謂歷史使然。三不原則表面上看似以規範促進交流,但也隱藏深層的政治不信任感。

從另一方面看此事,上海市政府積極推動市民赴台旅遊,則透露出大陸試圖藉由民間互動,突破兩岸官方僵局的意圖。這種善意表態若能有效落實,將為未來兩岸民間交流帶來契機。然而,若無配套機制,三不原則或將淪為形式化的聲明,難以真正建立互信。

儘管雙方將由旅遊協會等專業組織,主導後續的交流事宜是務實之舉,但旅遊團的素質與行為,仍是影響政策成效的關鍵因素。若旅客未能遵守基本規範,如避免過度政治化的言行,將可能對台灣群眾的情感與社會氛圍造成負面影響,進一步加深兩岸的不信任。

若兩岸欲真正實現旅遊正常化,僅依賴三不原則並不足夠。還需建立更長遠的交流機制。例如,試點項目可從小規模開始,針對特定主題的旅遊團,逐步建立互信,並由兩岸旅遊協會主導雙邊協商的平台,制定透明的規範與目標,減少政策執行中的摩擦。同時,應減少政治干預,將旅遊交流定位為純粹的民間互動,讓市場與個人主導發展方向,實現更穩健的交流基礎。

三不原則雖是一種穩健的政策表態,既顯示出台北對政治干預的防範,也為兩岸旅遊交流的重啟提供一個框架。然而,其能否成功實施,取決於雙方的誠意與執行力,尤其是旅客行為能否與原則相符。

在兩岸局勢緊張的當下,旅遊交流或許是雙方尋求緩和的一條務實之路。未來的關鍵在於,如何將政策層面的原則轉化為實際的合作與互信,為兩岸民間交流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圖/臺北市政府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