刪減預算能解政府債務問題?/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根據中華民國財政部國庫署統計,截至114年1月10日,中央政府的債務未償餘額已達5兆8,880億元,平均每位國民需分攤25.2萬元的債務負擔。這一數字讓人不禁思考:政府債務的負擔究竟為何如此沉重?近期,立法院審議中央政府各部會預算時,在野黨團有意刪減部分部會的年度預算,是否能有效緩解政府的債務壓力?更重要的是,朝野如何透過協商,為國家財政尋求平衡與出路?
理論上,刪減政府預算的確有助於減少當年度的財政赤字,從而降低新增債務的需求。若將節省下來的資金投入償債基金,也能有效緩解未來的利息壓力。然而,政府債務問題的根本性挑戰,並非來自短期財政赤字,而是長期預算赤字的積累。因此,單純依賴預算刪減解決債務問題,無疑是一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
目前,中央政府的主要支出項目集中於國防、衛服與教育等部會,這三者占據中央政府年度預算的絕大部分,具有高度的剛性,刪減空間十分有限。這是因為,鑒於國家安全需求與區域局勢的緊張,社會少子化與高齡化趨勢加劇,以及國家人才培育和未來競爭力發展等。因此這些部會的預算若遭到刪除,極有可能會肇致國家長期發展以及民眾福祉。
此外,行政部門運作所需的經費也佔預算的重要比例,過度刪減可能導致政府機構運作效率下降,甚至威脅民生服務的穩定性。在未經充分討論與評估的情況下,隨意刪減這些關鍵領域的預算,容易產生短期財政壓力與長期社會問題的雙重風險。
其次,預算削減還可能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在基建與科技創新等領域,刪減投資不僅削弱經濟增長潛力,也會導致稅收下降,進一步加劇財政壓力。此外,過度的財政緊縮,可能迫使政府削減醫療福利或社會保障支出,這不僅損害民眾生活質量,也可能引發社會不滿,威脅政治穩定。所以如何在刪減支出與維持經濟增長、保障民生之間取得平衡,成為財政政策面臨的重大挑戰。
而立法院的預算審議,不僅是技術性的財務問題,更是展現政策優先順序與社會價值的政治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朝野協商的重要性尤為突出。
針對國防、醫療、衛生與教育等重大支出項目,朝野應劃定基本共識範圍,確保國家安全、民生福祉與長期發展不受影響。藉由跨黨派預算審議過程,邀請專家學者參與,透過科學評估與績效管理,明確資源分配的合理性。此外,朝野應共同設立效益評估標準,確保每一分預算用到實處,避免資源浪費。
但要真正有效解決政府債務問題,僅靠預算刪減是不夠的。政府需要考量其他的政策方針,例如,改革稅制,擴大稅基,針對高所得群體或特定產業進行精細化稅收調整,確保收入穩定。又或者,加大對科技創新、基礎建設與教育領域的投資,以提升經濟增長潛力,增加稅收來源。
解決政府債務問題,需依靠一套長期且系統性的政策布局,而非僅靠刪減預算這單一手段。本文雖為提出具體建議與作為,但仍期許朝野攜手協商,平衡短期財政挑戰與長期發展需求,才能為台灣財政穩健與人民福祉奠定堅實的基石。(照片示意圖資料照)
最新生活新聞
-
-
銘榮元實業拜訪屏東榮服處 共同創造就業機會
(3 小時前) -
高雄市與科索沃姊妹市互贈圖書 深化文化交流
(3 小時前) -
佳里榮家春節送暖 溫馨慰問戶長及關懷住院長輩
(3 小時前) -
知名北部酒店被爆料「備品包599元」 網批坑很大:是精品了吧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