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4°
( 15° / 13° )
氣象
2025-02-05 | 台灣好報

折耳根與臘肉的邂逅/付令

折耳根與臘肉的邂逅/付令

付令

折耳根炒臘肉,這道傳統美食,無疑是一道融合了自然饋贈與文化底蘊的佳餚。它不僅展現了人們對食材的獨到理解和烹飪智慧,更成為了連接過去與現在的一張美食名片。

折耳根學名叫魚腥草,根莖雪白、有根須,主要生長在長江流域。這一在南方山野間常見的植物,天然的清香仿佛在訴說著它生長的故事。其獨特的食用與藥用價值,使得它在人們的餐桌上佔據了重要位置。

據史料記載,兩千多年前,古人就以折耳根的根莖充饑。李時珍因其味道刺鼻難聞,起名“魚腥草”。流沙河曾在《魚腥草古名考》推斷其原名為蕺兒根。但折耳根獨特而難忘的味道,使得愛的人愛得要死,恨的人也恨之入骨。美食作家汪曾祺號稱“什麼都吃”,唯獨不敢吃折耳根。

早些年的冬春之交,你總能看見山坡上的人們,背著背簍,扛著鋤頭,專心致志地在土地裏刨挖折耳根。改革開放以來,一些省份已人工種植折耳根,實現量產。

而臘肉,更是中華飲食文化中的瑰寶。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夏朝,那時人們為了保存肉類,在冬天用鹽漬後風乾或熏幹,因此得名。農曆十二月人們都會用臘肉來祭拜眾神,以示敬意。因此十二月被稱為臘月。臘肉不僅風味獨特,更富含豐富的營養。

當折耳根與臘肉相遇在鍋鏟之間,一場味覺與營養的盛宴便悄然上演。臘肉切片過水,紅辣椒與薑絲大蒜在油鍋中爆炒出香,再加入臘肉快速翻炒,那香味瞬間彌漫整個廚房。隨後,折耳根與豆豉等調料一同下鍋,翻炒均勻。臘肉的鹹香與折耳根的清香相互交織,形成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美味。這道菜不僅味美,更兼具營養與健康。折耳根中富含的甲基正壬酮、羊脂酸和月桂油烯等成分,具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開胃理氣等功效。

豐富的層次感,讓人回味無窮。每當這道菜端上桌,無論是家人團聚還是朋友聚會,折耳根炒臘肉總能成為桌上的亮點,吸引著人們的味蕾與目光。那麻辣鮮香的味道,脆嫩的折耳根與油而不膩的臘肉完美融合,讓人欲罷不能。如今,折耳根炒臘肉已成為全國各地食客爭相品嘗的佳餚,這不僅是對地方美食文化的肯定,更是對折耳根與臘肉這一獨特組合的認可。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能夠靜下心來品嘗一道傳統美食,實屬難得。而折耳根炒臘肉,正是這樣一道能夠讓人放慢腳步、細細品味的美食。我們不妨放慢腳步,細細品味這道折耳根炒臘肉所帶來的美味與感動。它不僅僅是一道菜,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與情感的寄託。在品嘗的過程中,我們仿佛能夠感受到那片神奇土地上的風土人情與歷史底蘊,從而更加珍惜與熱愛這份來自大自然的饋贈。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