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02-06 | 台灣好報

定向能武器的崛起:雷射技術如何重塑未來戰場/蔡元鴻

定向能武器的崛起:雷射技術如何重塑未來戰場/蔡元鴻

蔡元鴻(軍武科技觀察家)

隨著定向能武器技術日益成熟,雷射武器正從試驗室邁向實戰應用。從俄烏戰場上烏克蘭證實成功擊落俄軍無人載具,到美軍在陸海空三軍平台上積極展開雷射武器試驗,加上中俄兩國在這一領域的持續投入與技術突破,作為全球主要的軍事強國,均加速在定向能武器領域展開競賽,深刻改變未來作戰模式與戰略平衡。

一、俄烏戰場:雷射武器的實戰驗證

根據軍聞網站《Defence Blog》報導,烏克蘭無人系統部隊指揮官蘇哈列夫斯基聲稱,烏軍已開始部署自製雷射武器系統,並成功擊落俄軍目標。此消息象徵著曾被視為未來概念的尖端技術,已正式進入實戰應用階段;烏方表示,該系統在應對俄軍無人機及輕型目標時,展現出高精準度、低成本與快速反應的優勢,為現有防空體系提供了有效戰力。

二、技術突破與作戰模式轉型

雷射武器的核心優勢在於其光速傳遞、精準打擊及低作戰成本。美國陸軍的「臺板裝載式高能雷射」(P-HEL,功率約20kW)採用遊戲手柄式操作介面,可在數秒內熔化無人機關鍵部位,單次發射成本僅在1至10美元之間,從而使連續對抗低成本、高數量目標成為可能。

中國大陸則在冷卻技術上取得突破,研發出可支持激光武器長時間連續發射的系統,這將提升其在應對無人機、導彈等目標時的作戰持續性。儘管目前系統功率多在30千瓦左右,主要用於軟殺或眩目,而非硬殺,但顯示出未來進一步增強的作戰潛力。

俄羅斯依託前蘇聯時期積累的科研基礎,在車載平台上發展出多款雷射武器,強調靈活隨動與多目標追蹤,如「佩列斯韋特」(Peresvet)雷射武器系統,主要為干擾衛星與遠程偵察設備。此外,新型反無人機雷射武器展示出高攔截成功率,計劃推向空基與軌道平台,以應對更複雜的戰場威脅。


定向能武器的崛起:雷射技術如何重塑未來戰場/蔡元鴻

三、跨平台應用與部署

美中俄三國在定向能武器的發展中,逐步實現跨平台應用,但三國在此領域的布局,展現出不同的技術發展方向與戰略考量。

(1)美國:強調『多平台協同作戰』,目前已在陸海空三軍測試不同型號的雷射武器,以推動多層次防禦體系。其中,海軍在驅逐艦上試驗「光學炫目攔截器」(ODIN),並配備功率達50–60 kW的AN/SEQ-3 LaWS(海軍艦載雷射),以強化防空與反無人機能力。陸軍則在裝甲車上測試高能雷射戰術車輛(HEL TVD),專門用於攔截來襲的無人機與火箭彈。此外,美軍還在部分航空載具與無人機上測試機載雷射武器,未來有望形成完整的多層次雷射防禦體系。

(2)中國大陸:集中突破於「冷卻與能量持續供應」,這將為未來雷射武器的無人機與戰機搭載鋪平道路。大陸的雷射武器發展重點,在於提升功率輸出與冷卻技術,以確保長時間穩定運作。目前,其技術突破使雷射系統能夠進行更長時間的連續發射,提升對抗無人機、巡弋飛彈等目標的能力。未來計劃將雷射武器整合至殲-20戰機,並探索在無人機、車載系統上的應用,形成靈活的跨平台防禦體系。

(3)俄羅斯:著重研發「車載與空基應用」,優先應對無人機與精確打擊武器的威脅。俄國則延續蘇聯時期的技術積累,在車載與空基雷射武器方面投入較多資源。例如,其最新一代車載雷射防空系統已投入測試,並強調多目標追蹤能力,能有效攔截敵方無人機與精確打擊武器。此外,俄軍正在研發空基與軌道雷射武器,計劃將其部署於軍用飛機與太空平台,應對未來更具挑戰性的戰場環境。

四、技術挑戰與環境制約

儘管雷射武器具有顯著優勢,但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不少技術與環境影響。首先,激光光束在傳輸過程中,容易受到大氣條件(如沙塵暴、雨、霧及煙霧)的影響,這些因素會導致能量衰減、失焦和散射,從而降低打擊精度與有效距離。此外,雷射武器往往需要持續照射目標數秒以達到摧毀效果,這在面對高速變化或多目標蜂群攻擊時,對目標追蹤與自動控制系統提出了極高要求。

在這方面,大陸試圖通過冷卻技術創新,來解決熱管理問題,而俄國則利用其完善的隨動技術來應對冷卻、能量供應及環境適應性挑戰。這些技術障礙的成熟與突破,將決定雷射武器在未來多變的戰場環境中,能否穩定發揮效能。


定向能武器的崛起:雷射技術如何重塑未來戰場/蔡元鴻

五、戰略平衡與全球軍備競賽

雷射武器的實戰部署不僅代表技術創新,更可能對全球軍事戰略平衡產生深遠影響。若一方能在多個平台上大規模部署雷射武器,則可能對傳統核打擊與彈道導彈防禦體系構成挑戰,進而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美、中、俄等國在定向能武器、電子戰與自動化防禦技術上的投入,若未來研製出高功率雷射武器(功率約 300-500 kW),並能夠有效攔截戰術導彈與巡弋飛彈,這是否引發『雷射-飛彈對抗模式』的新軍備競賽,並對核威懾與平衡產生影響?

當雷射武器逐步從概念走向實戰,未來的戰爭模式勢必迎來深刻變革。這項技術的成熟與普及,不僅將重塑防空與反導體系,也可能引發新一輪軍備競賽,改變全球戰略平衡。美、中、俄等軍事強國的競爭已超越戰術層面,轉向戰略主導權的較量。在這場「光速戰爭」的競逐中,誰能率先突破技術瓶頸、實現規模化部署,將決定未來戰場的制空權、制海權乃至戰略威懾的天秤向何方傾斜。雷射武器的崛起,不只是軍事技術的革新,更可能引領新時代的戰略格局重塑。(照片作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