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3°
( 14° / 12° )
氣象
2025-02-07 | 台灣好報

歐亞強權下的非洲:無法擺脫的地緣從屬/魯云湘

歐亞強權下的非洲:無法擺脫的地緣從屬/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在全球地緣政治的棋局中,歐亞大陸始終是世界的權力核心。歷史上,無論是大英帝國、蘇聯、美國,還是今日崛起的中國,所有試圖稱霸世界的國家,都必須先確保對歐亞大陸的影響力。而當一個區域強權國家成功控制歐亞,非洲大陸往往也難以避免地步入其影響範圍。這種戰略現象並非偶然,而是基於地理、經濟、軍事與文化等多重因素交織的必然結果。

一、歐亞大陸:全球權力的樞紐

根據地緣戰略學者麥金德的「心臟地帶理論」(Heartland Theory),全球戰略權力的核心位於歐亞大陸,特別是東歐與中亞地區。他提出著名論點:「誰控制東歐,誰就控制心臟地帶;誰控制心臟地帶,誰就控制世界島;誰控制世界島,誰就統治世界。」

在這一架構下,世界島涵蓋歐亞非三個大陸。當某個強權國家主導歐亞大陸,它將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資源、人口、工業生產力與軍事影響力,而非洲作為世界島的一部分,自然無法脫離其支配範圍。這種控制,並不一定表現為直接的殖民統治,而更可能是透過經濟依賴、軍事存在與文化滲透形成的「結構性控制」。

二、經濟主導:非洲對歐亞的依賴

非洲經濟發展長期依賴外部勢力,無論是歐洲、中國還是中東,這些來自歐亞大陸的強權,主導著非洲的貿易、基礎建設與貨幣體系。其中,「一帶一路」倡議便是一例。中國透過基礎建設融資,使非洲國家獲得公路、鐵路與電力設施,然而這些資金來自歐亞,非洲的發展因此受制於歐亞強權國家的政策變動。

其次,非洲的主要出口品,如石油、礦產、農產品,其主要市場集中於歐盟、中國、印度等地。一旦歐亞強權國家主導國際市場,它可透過貿易壁壘、關稅政策、貨幣操作影響非洲經濟,甚至迫使非洲國家在政治上作出妥協。加上許多非洲國家的貨幣與歐元區緊密掛鉤,例如西非法郎(CFA Franc)仍與法國經濟體系有關,此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世界銀行對非洲的貸款政策,往往由歐亞強權主導。

三、軍事與安全:從基地控制到軍事合作

強權國家一旦掌控歐亞,它將能在非洲推動軍事戰略影響,包括:
1. 軍事基地與後勤網絡。例如美國在吉布提的「萊蒙尼爾營」,是美軍在非洲的重要據點,而中國亦在吉布地有保障基地;此外,法國則在西非與中非擁有多個軍事基地(法國已規劃從象牙海岸撤軍)。這些基地的運作仰賴歐亞大陸的供應鏈,一旦歐亞強權國家,決定減弱或增強這些影響,非洲的安全格局將隨之改變。

2. 政治影響力的滲透。非洲許多政權的存續,依賴外部勢力支持,例如法國曾多次在馬里、布吉納法索等地進行軍事干預,以維護親法政權;而俄國僱傭的瓦格納集團,亦在西非、北非等地區透過軍事力量來擴大影響力。這顯示出,歐亞強權能決定非洲哪些政權存活,哪些遭到推翻。

3. 武器供應與軍事合作。非洲的軍備多來自歐亞強國,如俄羅斯的軍火工業長期供應安哥拉、蘇丹等國,而中國則向非洲國家出口無人機等裝備。一旦強權國家主導歐亞,非洲國家的軍事力量,將受制於其武器供應鏈。

四、文化與意識形態:影響非洲未來的潛移默化

當強權國家主宰歐亞大陸,它亦將透過媒體、技術與教育影響非洲的政治與社會發展。首先,要知道非洲的資訊來源多來自西方媒體(CNN、BBC)或中國官方媒體(CGTN),這些媒體不僅影響輿論,更能影響當地政權的正當性認知。例如西方媒體對於非洲政變的報導方式,常影響歐美對當地政權的外交政策。

其次,5G通訊、人工智慧、數位金融等關鍵技術皆來自歐亞大陸強權。中國的華為技術、美國的矽谷企業、歐洲的電信基礎設施公司,都在塑造非洲的數位未來。一旦歐亞強權國家主導技術標準,非洲將難以擺脫其影響。

最後,非洲的精英多數在歐美接受高等教育,這使得西方價值觀在當地政治與經濟決策中佔據主導地位。同時,歐亞大陸的宗教、語言與文化輸出,也影響著非洲社會的價值取向。

當強權國家成功掌控歐亞大陸,非洲往往會因為經濟依賴、軍事安全需求與文化滲透而難以擺脫其影響。這種影響不必透過直接的軍事佔領,而是以更隱晦、更深層的結構性控制方式實現。但對於非洲而言,即便強化內部團結,但經濟上仍需尋求外界的合作。因此,擺脫歐亞強權國家的影響,在當前的國際秩序下要實現,是充滿荊棘的一條道路。(照片示意圖翻攝維基百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