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8°
( 19° / 17° )
氣象
2025-02-11 | 台灣好報

元宵夜燈火可親/周桂芳

元宵夜燈火可親/周桂芳

周桂芳

“三十夜的火,月半夜的燈”是我們家鄉的習俗。月半夜即是元宵節,元宵節,家家戶戶都要連續點三夜的燈。

元宵夜的燈,是千家萬戶的燈火可親,是最美的人間煙火。小城大冶,火紅燈籠高高掛,把小城妝扮得十分可親可愛。元宵佳節,在尹家湖畔親水準臺,大冶舉行盛大的煙花秀。皓月當空,萬燈通明,燈火可親,燈花炫彩,煙花怒放,整個大冶變得快樂歡騰祥和。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元宵節煙花秀,小城人們傾城出動,出門賞煙火,觀燈會。處處張燈結綵,整個街市都像辦喜事般美麗奪目,人影幢幢,聲勢浩瀚,讓人雀躍快樂,真的是良辰美景不夜天。

古時元宵節,更是浪漫的燈會節。“巷陌風光縱賞時,籠紗未出馬先嘶”。“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馬隘通衢”。“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元宵節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是一元複始,預示著大地回春。元宵節是除夕的歡騰,春節的祝福,最後的收尾,是要緊緊抓住的春節最後的尾巴。賞燈便是萬民同樂,老幼同玩的最好慶賀,元宵節賞燈最早起源於民間開燈祈福,最早的原始燈會為東漢順帝時沛國豐人張道陵在四川鶴鳴山舉行的“燃燈祭鬥”儀式,為了祈求風調雨順,天下太平,家庭幸福。元宵節張燈結綵逐漸從深宮禁苑、宗教法堂走向廣大民間,就像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了平常百姓家,萬民同樂。

最浪漫的元宵節是:“花市燈如晝”“人約黃昏後”。這樣浪漫的元宵節,最適宜戀人成雙成對出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夜光中,那些各色燈兒如星月遺落人間,情侶相依,牽手慢步前行,邊賞燈,邊含情脈脈看人。燈,瀉七彩霞光。人,溢一生芳香。皎月臨空,燈火闌珊,月色朦朧,青春朦朧,情不自禁,情真意切。餘秋雨玩笑說,元宵節是青年人的叛逆節,他們在熱鬧中尋覓高雅,在人海中尋找美麗,在美麗中找到了愛情。

元宵節吃元宵,甜甜的湯圓,寓意甜甜甜蜜蜜,團團圓圓。這不是青春愛情的滋味嗎?

在鄉村,元宵節村村都要玩龍燈。玩龍燈,是大冶農村春節元宵節傳統的民俗娛樂活動。忙碌了一整年的農村人,春節終於閑了下來,四面八方的人回家聚在了一起,組織玩龍燈,用以消災納福,祈求平安。

舞龍燈,是全村村民團結和睦的象徵,更能提振鄉親們的精氣神。陳貴鎮的舞龍隊從平常的鄉村舞臺舞向了全國,舞向了國家級賽臺,還奪得無數金獎。

龍燈是用木頭雕成龍頭,塗上鮮豔的色彩,點上龍睛,顯得威武莊嚴。用竹篾紮成圓筒狀的龍身和龍尾,外面罩上畫有龍鱗的巨幅紅布,每隔五六尺有一人掌一竿,首尾相距約有十數丈長。龍前由一強壯靈活的人持竿領前,竿頂豎一巨球龍珠,作為引導。舞龍隊在龍珠的引導下,手持龍頭龍身,隨鼓樂伴奏,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穿、騰、躍、翻、滾、戲、纏等動作套路,充分展示龍的龍馬精神氣韻,引得全村人全村出動,爭相觀睹,家家戶戶辦香案,接龍燈。

龍是人們崇拜的圖騰,龍集獅頭、蛇身、魚尾、鳳爪於一身,匯勇猛、靈活、友善、高貴於一體,兼具力量、智慧的品格。 玩龍燈是一個盛大的陣式, 有排燈、花燈、龍珠、龍燈、鑼鼓隊、炮隊等。玩龍燈的隊伍都穿著統一的鮮豔服裝,一條紅龍就紮紅頭巾,穿紅色衣服,一條黃龍就紮黃頭巾,穿黃色衣服。舞龍燈時,還會有一個戴黑色高禮帽的禮生高聲唱詞:“放爆竹劈啪響,我送金龍上天堂。保佑老人多福壽,保佑孩子享健康;保佑中年頂樑柱,保佑學子成棟樑;保佑風調又雨順,保佑四季皆安康;保佑五穀再豐登,保佑六畜多興旺。龍上九天言好事,普降人間大吉祥。”唱完,全灣的老老少少都會齊鼓掌喝彩,放鞭炮放煙花。

龍隊提前向各村莊送龍燈拜年貼,各村莊都要先放萬字頭的長鞭炮接龍燈,龍燈才會進村。龍燈先在村中的空場上舞龍,龍珠在龍頭前上、下、左、右舞動,龍跟隨龍珠翻滾起舞,圍觀的村民盡情燃放鞭炮、煙花。兒時,等龍燈舞畢,母親總會叫我和哥哥跟著一群孩子們一起去鑽龍燈,祈求龍王庇佑健康成長。家裏有母雞孵雞崽的人家,婦女會去扯龍鱗拿回家去放進雞窩裏,據說可以不會有寡雞蛋,雞崽會出得齊,活潑亂跳長得肥。

元宵節,全村鞭炮齊鳴,煙花齊放,燈火通明,人聲鼎沸,鞭炮放得越熱烈,龍燈就舞得越歡騰。

玩龍燈是春節元宵節最熱鬧的民俗活動,是濃濃的年味,是純樸的鄉情。

元宵節的燈,燈火可親,是最美的人間煙火,溫暖千萬家。

年圓滿了,春天走來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