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藝術共創 中山大學薦送學生日本實習

【記者 王雯玲/高雄 報導】臺日共育藝術社造人才!國立中山大學攜手日本町公所及企業,選送5名於大學社會責任(USR)課程表現優異的學生,前往日本參與實習。學生與當地居民共同合作,完成結合當地「弁天祭」的年度大型裝置藝術作品《海渡》(海渡り)。此外,學生團隊針對津奈木町的資源與特色,提出結合文藝與生態的地方活化創新提案,參與第一線場域實踐之餘,也增進自身跨文化交流與解決問題能力。
津奈木町為熊本縣葦北郡依山面海的小鎮,原以豐富的漁業和農業資源聞名,但受鄰近水俁市窒素工廠排放含汞成分的工業廢水侵害,居民失去健康與生計。為撫平傷痛及重塑地方印象,津奈木於1984年起推展「綠意雕刻造鎮計畫」,打造綠化、雕刻與居民參與之藝術小鎮,現已成為藝術與地方創生結合典範。中山大學USR計畫「邁向永續轉型:城市共事館的全球在地實踐計畫」協同主持人吳亦昕與當地町公所政策企劃部及九州文化旅程設計公司UNA Laboratories展開跨界合作,共同推動臺日藝術社造的共學共創,成功推薦5名於USR課程中表現優異的學生赴日實習。
此次實習在津奈木町公所政策企畫部、津奈木美術館學藝員與地域協力隊共同支持下,帶領中山大學與佐賀大學實習生深入當地進行調查與交流。並由實習生共同協作居民參與型裝置藝術作品《海渡》。該作品由藝術家五十嵐靖晃策劃,居民們將弁天島與舊赤崎國小兩端繫起橘色細繩,象徵社區連結與對神明的祝謝,活動吸引百餘名居民與師生參與。
為期兩週的實習中,中山大學學生深入了解當地文化歷史與藝術創生案例,針對津奈木所面臨的問題進行探討,充分運用各自的專業背景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建立臺日跨國藝術社造共學共創的模式。生物科學系陳乙穎設計了以海洋生態為主題的旅遊行程;社會學系鄭名宏介紹臺灣地方音樂會的案例,提議蒐集津奈木的聲景;劇場藝術學系黃愉惠則提出透過舞臺劇演繹水俁病居民生命故事的企劃。他們的參與讓在地居民從不同的文化視角重新審視自身的生活與文化價值,激發出更多關於地方未來發展的靈感與可能性。
津奈木町政策企劃部主事濱田真大與美術館學藝員楠本智郎對學生們的創意提案深感印象深刻且感動,期待這些創意能在未來獲得進一步發展,為地方創生注入更多新動能,並為津奈木帶來更豐富的文化與經濟效益。中山大學藝術管理與創業研究所學生許育寧表示,這段經歷讓她對跨文化合作與地方創生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激發了持續參與的熱情。學生們都期待未來有機會能再次回到津奈木,為地方的發展與臺日文化交流注入更多活力與創意。
最新生活新聞
-
國民黨雲林縣新春團拜 中央偕地方努力反惡罷
(14 分鐘前) -
2025海峽客家「客青 • 搞作」臺灣客家子弟祖地行短視頻創作比賽啟動
(23 分鐘前) -
中華男籃雪恥成功 睽違11年主場戰勝菲律賓
(31 分鐘前) -
劉建國偕同長城同濟會 共伸愛心助貧童買文具
(34 分鐘前) -
台北吃到飽人氣新地標 中山區麻辣鍋《滿大人》暖心又暖胃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