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關稅困局:中國大陸稀土出口的戰略反制/魯云湘

魯云湘(國際事務研究者)
自4月9日起,美國宣布對各國的基準關稅,使全球貿易摩擦與供應鏈重構,成為大國博弈的話題。而早在4月4日,中國大陸為了回應美國這次的高額關稅政策,以其在全球關鍵礦產領域的壓倒性優勢——不再僅僅是生產及供應商,而是利用“ 出口許可 ”制度,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核心產業供應鏈進行精準反制。
隨著全球新技術革命與能源轉型的推進,電動車、戰轟機、太陽能板等高科技裝備,對特定礦物的需求與日俱增。以鏑、鎢、铽、銦及釔等關鍵元素為例,雖不為大眾所熟知,卻是現代精密工業不可或缺的原材物料。多年來,大陸通過持續投入與技術積累,在這些材料的開採、加工和生產環節上,取得決定性領導地位。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大陸運用出口許可制度,針對美國推出針對性關稅限制政策,使得貿易戰局勢更加複雜化。
大陸並未明說禁售,而是採用出口許可的形式,要求進口方申報最終用途和目的地。對於美國來說,這意味著在關鍵原材物料流向上,受到前所未有的審查和約束。大陸憑藉多年的供應鏈積累,能夠在需要時精準控制材料的出口,從而使美國的國防和清潔技術生產面臨嚴重打擊。
所選取的材料,均是高度精密與技術密集型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
1、鏑:作為電動機和高溫運作設備中,不可或缺的添加劑。缺少鏑,意味著相關產品,將面臨熱穩定性下降的風險。
2、鎢:不僅用於軍用彈藥,還是半導體製程中微小連接的重要材料,對製造精密設備至關重要。
3、铽、銦、釔:這些材料的特殊性,能使它們在高效能馬達、光電傳輸以及高溫設備中發揮著核心作用。
而美國地質調查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大陸稀土產量佔全球近70%,2020年至2023年美國從大陸進口的稀土量佔總進口量的70%。因此,此次大陸正是利用這些“ 戰略礦產 ”,不僅掌控自身產業的命脈,也成為制衡美國科技與國防工業的重要槓桿。
此外,大陸在稀土精煉與分離環節占全球近90%的份額。反觀美國雖坐擁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斯山(Mountain Pass)礦產,但直到2023年才恢復釹鐠氧化物(NdPr)分離技術能力,并在加州與德州的工廠生產復釹鐠氧化物和釹磁鐵(NdFeB),其精密加工能力仍處於初期階段 。
加上美國長期以來,傾向於追求低成本採購,將製造業務外包其他國家,忽視供應鏈韌性的重要性。大陸此番作為,直擊美國供應鏈的脆弱環節,彰顯技術和戰略資源控制在全球競爭中的關鍵地位。具體來說:
1、美國在關鍵材料上的依賴,使得其無論在國防建設還是在高科技產業轉型中,都面臨來自上游供應的潛在制約。一旦大陸以行政手段進行管控,美國整個製造體系,將被迫重新考慮原料來源和生產計劃。
2、大陸的反制,不僅僅是一種貿易上的反擊,更是一種戰略性博弈。利用供應鏈作為政治與經濟利益的“ 槓桿 ”,大陸在全球市場中,獲得了更多發言權。反觀美國,則不得不在戰略自主與低成本採購間進行艱難抉擇。
面對此次輪供應鏈上的博弈,美國及其盟友必須正視結構性風險,並及時調整戰略。未來20年內,實現以下目標至關重要:
1、持續找尋並加大在關鍵礦產的採掘、加工及煉製技術上的研發投入,扶持相關產業鏈的國產化進程,降低對外部供應的依賴。
2、與全球盟友展開更廣泛的合作,拓展多個供應渠道,避免單一來源帶來的風險。同時,積極探索可替代技術和材料,以便在關鍵時刻,得以迅速轉換生產策略。
3、經由跨部門、跨國界的戰略合作機制,以應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與地緣政治風險。這既是對現有貿易摩擦的應對,也是未來全球經濟轉型的必經之路。
從此次大陸利用出口許可制度,回應美國關稅並企圖反制的案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全球供應鏈高度一體化的今天,任何一個環節的風險,都可能演變成整個產業體系的“ 斷裂 ”。美國長期以來對外依賴的政策,使其在面對高科技和國防建設需求時顯得格外脆弱。大陸則善於利用自身在關鍵礦產方面積累的優勢,轉而採取主動,從而在國際博弈中取得戰略主動權。這不僅僅是一場貿易戰的縮影,更是全球經濟戰略轉型中,供應鏈安全與戰略自主權之爭的真實寫照。(照片示意圖資料照)
最新生活新聞
-
-
首登高雄!青年局攜手日本設計大獎 助攻青年設計力接軌國際
(10 分鐘前) -
列車行經板橋站「過站未停」影響150旅客 高鐵致歉、補償措施出爐
(10 分鐘前) -
短短2天84里長、21議員連署齊聲力挺嘉義輕軌 黃敏惠市長領軍北上為市民發聲
(11 分鐘前) -
關注航海與山林文化傳承 2025第三屆臺東南島OST圓滿落幕 攜手共創南島文化新未來
(1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