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女兒去勞動/徐成文

徐成文
十多年前的那個五一勞動節,陽光不再是春日般暖意融融,城裏車水馬龍,人們沉浸在假期的歡樂之中。我卻帶著女兒回到了農村老家,讓她能體驗一種不一樣的生活——參與勞動。
在農村,莊稼人把生產看得比命重。莊稼在他們的心中,與親生的孩子無異。每逢初夏時節,莊稼人既要收割地裏的豌豆、胡豆、菜籽、小麥,又要忙著把秧苗插下去,既收又插,加之忙碌,故曰“雙搶”。
回到老家,一派繁忙的景象到處呈現。各家各戶,老老少少,都參與到這場生產的“戰鬥”中。見到我和女兒,父親沒有多餘的問候,把一個楠竹編織的背簍交給我,我的任務就是把對面埡口田裏的小麥背回家。成熟的小麥鋒芒畢露,麥穗仿佛在風中肆意舞動,恐懼在我的身上蔓延開來。想到父母一輩子日日月月整天勞作,我原本懦弱的心態瞬間變得堅毅起來。女兒也在一旁助威,從家裏拿出小背簍,願意與我一同幹活。我和女兒擊掌互助,決定把面前的這“艱巨任務”完成好。
背著小麥,重量倒不算很重,但麥芒如同針刺般紮著我的後背,刺痛感讓我不得不一路歇息,一路徐行。經過幾次停歇後,第一背小麥終於被我背到了家。我扔下背簍,脫去襯衣,仿佛囚犯逃離監獄一般,來到鏽跡斑斑的鏡子前尋找身上發癢的源頭。沒想到才剛剛開始,我的身上就出現了幾個血紅的膿皰。我想放棄,甚至想給周圍的鄰居一些錢,請他們幫忙。然而,我的想法被女兒否定了:“爸,你還是出生在農村的呢,這點困難就難住了你!我一個小孩都不怕,你怎麼就退縮了!”女兒的批評讓我無地自容,我為自己一時的胡思亂想感到悔恨。父親讓我回來“雙搶”,一定是迫不得已。他們擔心天氣突變,該收割的莊稼來不及收回家,該插下去的秧苗也種不進水田裏。
脫下雪白的襯衣,換上父親的粗布衣褲,我瞬間變成了標準的農民。第二次、第三次……我心裏充滿了為父母減輕負擔的念頭。隨著背上的重量逐漸增加,身上的膿皰卻越來越少。看來,有時候心理作用真的很重要。就算這是一次人生的考驗,我也要以優異的成績通過。經過十五次往返,我和女兒在筋疲力竭、饑渴難耐、雙肩勒痕明顯之後,終於完成了父親交給我們的任務——將田裏的那片小麥全部搬運回家。
看著背完的小麥,我心想父母呢?他們去哪兒了?我朝著屋後的自留田望去,他們正彎著腰在剛剛翻犁起來的水田裏插秧。“幫他們插秧吧。”這次我主動請纓,免得被十歲的女兒譏諷。田裏的水很深,出於安全考慮,瘦弱的女兒沒有參與。她的任務是將田坎上的秧頭一個一個扔到水田裏,不求遠近,只求行動。我挽起褲管,加入了父母的插秧隊伍。開始幾行秧苗,我努力瞄準,但秧苗的縱向和橫向距離還是相差較大。隨著步伐的倒退,我竟然顛倒了縱橫,把秧苗插成了“八”字型,前窄後寬。父親立刻走了過來,糾正了我的錯誤,並把多年的經驗傳授給我,告訴我視線要放長遠一些,不要只盯著身邊的那片水域。在父親的指導下,後面的秧苗終於錯落有致,井然有序。
毒辣的太陽毫不留情,朝我們狂暴地照射下來。我的背仿佛在灼灼燃燒。父親多次催促我回家歇息,但我卻不願先走,決心與父親同甘共苦。十二點整,家裏的掛鐘沉悶地敲響,我們洗去沾染在腳上的泥土,嗅著臘肉的濃香,朝著家的方向走去。原來,母親已經放下手中的農活,回家準備了一桌豐盛的午餐。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繼續在田間地頭幫忙,幹了很多農活。孩子學會了剝胡豆、割牛草、拾麥穗,雖然手上磨出了小水泡,但她卻沒有喊過一聲疼。
此次勞動經歷,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也讓我看到了女兒身上潛藏的力量。回到城裏,女兒變得更加勤勞了。她會主動做家務,也會珍惜每一頓飯菜。她小小的心裏種下了一顆熱愛勞動、珍惜生活的種子。我堅信,這顆種子會在她的成長過程中生根發芽,陪伴她走過美好的人生旅程。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04/21 空氣品質說明(22:00)
(11 分鐘前) -
智慧轉型與永續推動新里程 中市農業局打造首個大豆智慧農業聯盟
(16 分鐘前) -
教宗方濟各安息主懷 遺願安葬羅馬聖母大殿揭示一生信念
(22 分鐘前) -
玩美角落 宜蘭青商活力改造社區新亮點
(29 分鐘前) -
蚊子能飛到幾樓?討論炸鍋 網認證「最高距離」超越台北101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