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4-22 | 台灣好報

以書報為翼展精神之光/唐勝一

以書報為翼展精神之光/唐勝一

唐勝一

人生如旅,與書報相伴,方能領略別樣風景。回首往昔,我對此深有感觸。在校求學時,未曾珍視讀書時光,待到畢業離校,方覺無書可讀的不適與懊悔。猶記畢業後,竟懵懂地將書籍當作垃圾賤賣,而後又不得不自掏腰包,於報刊亭、書店尋覓知識的滋養。

我高中畢業便回到鄉下務農,彼時生產隊的集體勞作,全靠人力,社員們整日面朝黃土背朝天,辛苦異常。每至疲憊不堪,我便越發體悟到讀書的可貴。從而深知知識能夠改變命運,若當初勤奮苦讀,或許便能跳出“農門”。

懷揣對知識的渴望,不顧家人反對,我拿出家中微薄積蓄購置書報。因一時無人指引,進城買書報時,全憑直覺,文學巨著、歷史典籍、各類期刊雜誌以及報紙,皆被我收入囊中。自此,書報成了我生活的慰藉。除了集體勞作,閒暇時光我皆沉浸於書報之中,甚至出工時,也會在褲兜揣上一張報紙。工休時,眾人閒聊,我則獨覓樹蔭,沉浸在鉛字的世界。面對鄉親“讀書還沒讀夠”的打趣,我笑答:“不讀便生疏,多年苦讀豈不是付諸東流?”

真正渴望讀書時,自會全身心投入。農忙時節,即便再苦再累,只要夜晚無需加班,我定會讀書看報兩三個小時。經人點撥,涉足新聞采寫與公文寫作領域後,我更是刻苦鑽研,秉持“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原則,認真做好筆記。夏夜,為防蚊蟲叮咬,我將雙腿浸於水桶;冬日,為抵禦嚴寒,每晚備好火籠取暖。我不懈的努力,逐漸掌握新聞采寫技巧與公文寫作要領,隨後學以致用,采寫身邊新聞,為村、鄉及部分單位撰寫公文材料。辛勤耕耘終有收穫,我的新聞稿頻繁見諸各級報紙雜誌,公文材料亦獲廣泛認可,還受邀為不少單位撰寫先進典型材料。因寫作成績突出,我被冠以“農民記者”“土秀才”之名,引起領導關注,先是破格進入鄉政府工作,後借調至縣直機關,成功實現從農村到城市的轉變,讀書學習有了用武之地,人生的價值得以進一步的體現。

我對書報的珍視,在鄉親眼中似有些不可理喻,甚至因此得罪他人。那年冬雪驟降,劉二爹匆忙趕來,希望借幾張報紙糊窗擋風。我婉拒道:“報紙不能給您,但家中有未用的白窗戶紙,您可拿去應急。”劉二爹直言家中被子單薄,窗戶漏風實在寒冷,便拿著白紙離去。未等我緩過神,春伢子又來索要報紙糊窗。我面露不滿:“若你想讀報,我自當樂意相贈。可拿報紙糊窗,實在浪費,我花錢購置,自己都不舍得,怎能輕易給你?年輕人,讀書看報益處多多,若你真心想讀,儘管挑選。”春伢子受此教育,羞得滿臉血紅,點點頭說:“我選一本書去讀吧。”春伢子漸漸成了讀書看報的好青年。抽土煙的燕大爺也曾提議,要用我書籍的紙頁做煙紙,卷喇叭筒煙抽。我堅決拒絕:“書是用來讀的,如此糟蹋太過可惜,實在抱歉,我不能給你。”

然而,對於借書報閱讀之人,我從不吝嗇,還主動邀請年輕人來家借閱,仿佛我家就像個小型圖書館。不僅本寨本組、外鄉外村的鄉親來借書報閱讀,還有縣城朋友趕來從我這兒借走書報。妻子對此略有怨言:“自己花錢買的書,誰借都給,借出去就難再收回,你不覺得可惜麼?”我給妻子解釋:“書的價值在於閱讀。我買的書報只要能被人用心研讀,開啟智慧,所花的錢便值得。”縣城一位朋友借走一大摞新聞采寫與公文寫作的工具書,我從未催促歸還,甚至未曾過問,得知他學有所成,我打心眼裏替他高興。

數十載歲月悠悠,我對書報的鍾情始終如一,即便如今退休,還是習慣地購買書報閱讀,可謂活到老,學到老。妻子就曾打趣說:“老一啊,你對書報著迷,這般的珍視呵護,若對我也如此,我該多幸福。”我笑著回應:“老婆,你也該知足啦。跟著我,你讀了不少書報,也算是文化人呢。”妻子聽後,臉上綻出燦爛笑容,滿心歡喜。

書籍報紙,於我而言,不僅是知識的寶庫,更是改變命運的鑰匙。它不僅助我實現人生轉變,更讓我在精神世界中收穫富足。我堅信,讀書看報之風若能在社會中廣泛傳播,必能引領積極向上的學習風尚,彙聚正能量,滌蕩歪風邪氣,推動精神文明建設邁向新高度,進而讓我們的生活因知識的潤澤更加美好。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