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的從容/夏俊山

夏俊山
還記得小時候抓到蜻蜓,給它的尾巴插一截麥稈放飛,尾巴變了,蜻蜓飛得醜態百出,我開心得又跳又叫。我還捉螢火蟲,把10幾隻螢火蟲放進蚊帳內,給自己營造“星空”,奶奶說,等你睡著了,螢火蟲會報仇,鑽進你的鼻孔,嚇得我再也不敢玩螢火蟲……
很多趣事清晰如咋,事實上卻發生在60年前。流光容易把人拋,我已經70歲了,人不可能返老還童的,我只想讓自己活得更加從容。
人生七十,如何才能活得從容,活得快樂?沒有經濟負擔,沒有家人拖累,應該是基本條件。但是,其他條件也不能缺失。李白詩曰:“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要活得從容,我得調整好自己得心態。
退休前,我是中學教師;退休後,“被需要感”很快歸零。這時,如果很在乎別人的眼光,就會有失落感,是的,一個退休老人,誰還會把你當回事?人走茶涼,最好不要去原單位,弄得不好會自討沒趣。特別是那些新來的,誰認識你?萬一盤問“你找誰”?“有沒有預約?”該有多尷尬。我的應對之法是:認清現實,認清自己,甘為弱者,以豁達心態看待得失,不去爭功名利祿,只關注內心平和。停止與外界較勁,可以獲得鬆弛感,這是晚年很珍貴的狀態。讓生活如同畫卷褪去浮華,盡顯生命的底色與本真,這是多好的事啊。歷經了歲月的磨礪,具備了這樣的心態,我感到自己活得很從容,特別是現在,我都70歲了,還受聘於興化市文正教育集團,有一份自己喜愛的工作,在退休金之外,還有一份不錯的薪水,我覺得自己活得不止是從容,還很快樂。
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七十年的光陰流轉,在這漫長又短暫的人生旅途裡,被人欣賞,被人信任,被人尊重,被人抹黑,被人譏諷……這一切都屬正常現象。《增廣賢文》中說:“誰人背後無人說,哪個人前不說人?”看多了世間萬象,就會明白:這是人情之常,用不著大驚小怪。不如將舊事恩怨化作自嘲的談資,依然保持著一顆好奇的心,去學習新知識,去嘗試新事物。70歲了,工作之餘,我依然保持每日讀報或讀書的習慣,閱讀曾被忽視的書籍,駐足未曾留意的風景,甚至探索虛擬世界的詩意,心靈可以在純粹體驗中煥發新生,我還學會了製作短視頻,發抖音,發公眾號。釋懷過往恩怨與遺憾,精神追求高於物質需求,持續學習,讓我在精神上覺得還很年輕,收穫了前所未有的從容。
據說,現在人均壽命已達80歲,這麼一算帳,用老友的話說,就是“人過了70歲,一定要細心保養維護,否則就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啦。“我也知道,70歲後,身體機能會出現“斷崖式”下降,但衰老是自然規律。我不執著於長壽,紛繁的養生理論裹挾不了我。面對越來越近的人生終點,我既不恐懼,也不刻意逃避。現在身體硬朗,我珍惜當下。早晨或傍晚,我常去公園散步。微風輕拂,湖水蕩漾,宛如一幅動態的畫卷,令人心曠神怡。邂逅最美的花開,我就停下腳步,欣賞那綻放的美麗,感受生命的靈動與活力。有一首歌唱道:”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沒有誰是金剛不壞之身,終有一天會病痛纏身,屆時,我會如陶淵明“樂夫天命”的豁達,不強求生命長度。順應天命,才能活得灑脫,活得自在。
時光的河流,載著我生命的小船,已經駛過了七十年。人生七十的從容,無疑是歷經滄桑後的通透,千帆過盡後的超然;是自我認知的深化,人生境界的提升,有感於此,作《七十歲有感》略述心情:“青春逝去快如風,而今已是古稀翁。自比駑馬離槽櫪,誰見老牛戀茅蓬。塵世滄桑知冷暖,心境淡泊悟窮通。因緣聚散原無相,心底毀譽一掃空。”
最新生活新聞
-
-
「海洋豐富咱的生活」探索海洋研討會 展現臺灣海洋研究實力
(34 分鐘前) -
國光劇團跨界製作「精衛」 以神話之眼回望汪精衛
(35 分鐘前) -
臺灣首款AI智駕視界座艙系統 加強行車防護 2026商用導入創造上億產值
(35 分鐘前) -
彰化家扶攜手明聖國小共築兒保守護網 強化兒少網路安全意識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