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登場 國內外藝術家駐村共創社區文化藝術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為成龍社區自主啟動,今年主題「土地親像花」,體驗透過行動藝術,與國內外藝術家駐村創作,展現雲林濱海地區多元且富有生命力的風貌。雲林縣政府25日於口湖鄉成龍濕地舉行「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宣傳記者會。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農業部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農業部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雲林縣政府等單位指導,雲林縣口湖鄉成龍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於4月26日及4月27日舉行開幕活動。

▲「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為成龍社區自主啟動,今年主題「土地親像花」,體驗透過行動藝術,與國內外藝術家駐村創作,展現雲林濱海地區多元且富有生命力的風貌。(記者蘇峯毅攝)
文化觀光處指出,雲林濱海重鎮成龍濕地再度綻放藝術之花,在初夏時節揭開夏季的序幕,帶來一場精彩紛呈的自然與藝術盛宴。成龍社區發展協會於4/7至4/27日舉辦為期三週的「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邀請台灣、馬來西亞、土耳其、德國等國內外藝術家駐村創作,並規劃多項特色體驗活動,透過藝術的語言與社區共鳴,展現成龍濕地多元且富有生命力的風貌。

▲雲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本次藝術節為成龍社區自主啟動,主題訂為「土地親像花」,由四組國內外藝術家、志工駐村,和社區協力完成四件裝置藝術作品。(記者蘇峯毅攝)
文觀處指出,成龍濕地自2010 年起透過「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深耕十餘年,結合公部門、觀樹教育基金會、成龍村村民、藝術家與志工的力量,使藝術在雲林口湖濱海的成龍村發揮引動與轉化的力量;村民也非常珍視藝術節累積的成果,期間多次自主進行作品修復及藝術創作活動,於是2025年,成龍社區秉持活化與凝聚村落的精神,再度發起藝術行動,邀請更多夥伴共同關心與參與,拓展人與土地的對話。

▲「運」/Katharina Eckert(德國)與童郁豪(台灣):命運不斷轉動,即使同一片土地,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樣貌,透過這件漂流木作品,引領人們回到歷史上的「牛尿港」時期。(記者蘇峯毅攝)
雲縣府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表示,2025年「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由國家發展委員會、農業部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農業部農村發展與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雲林縣政府等單位指導,雲林縣口湖鄉成龍社區發展協會主辦,於4月26(六)及4月27日(日)舉行開幕活動。本次藝術節為成龍社區自主啟動,主題訂為「土地親像花」,由四組國內外藝術家、志工駐村,和社區協力完成四件裝置藝術作品,四組藝術家透過與在地志工、居民共同協作,不僅創作藝術作品,更進行田野走訪、文化交流與手作體驗,讓藝術真正走入生活、走入土地。
成龍社區發展協會田日蒸理事長表示,本次藝術行動主題「土地親像花」,取自成龍村耆老田桑卿老師創作的〈古今牛尿港庄什念歌〉:「土地本來親像花,現在全部變濕地。收成希望天頂飛,越頭看一望無際,海鳥水鴨水邊棲。」不僅向長者致敬,也藉由藝術回應成龍村歷史的多重轉變——從農業轉型為漁業,環境與社會變遷交織,面對極端氣候與人口老化的挑戰,成龍村持續尋求與土地的共存之道,在種種考驗之下,依然懷抱韌性與希望,願土地能如心中最美的花朵般綻放。
坔田渡鳥文化工作室創辦人林珮甄指出藝術行動的籌備過程中,結合了由在地青年發起的「旅人市集培育站」創業據點,共同參與策畫,活動主視覺設計亦為本地青年設計師擔綱,另徵募來自台灣各地的志工,共同參與藝術工作假期。此外,駐村期間安排有創作體驗活動,為口湖地區及中小學引入藝術教育資源;4月26日及27日 週末兩天的開幕市集則由十多年來凝聚在地的夥伴與志工們帶來音樂演出、繪本故事與紀錄片分享等精彩節目,期盼更多人從成龍社區長年耕耘的行動成果,看見雲林濱海地區的獨特魅力,共同為地方注入創新能量。

▲「地彩之環」/Sehriban Köksal Kurt(土耳其):運用在地特有的濱海植物,創作出圓形曼陀羅,如同村莊的變遷過程,象徵著循環、合一與重生。(記者蘇峯毅攝)
2025 年「成龍濕地社區藝術行動」不僅延續藝術季的精神,也希望透過藝術行動持續塑造社區凝聚力與濕地新意象,進一步強化人與土地的連結。延續藝術行動的精神,《2025成龍濕地流動藝術饗宴》也將於5月24日(星期六)盛大登場,活動內容融合全新設計的環境舞台、主題市集與微醺餐桌饗宴等豐富元素,邀請民眾沉浸於濕地日落中的藝術盛宴。無論是想沉浸在濕地的自然風光,還是想感受藝術與土地交織出的獨特魅力,這場結合在地文化、生態環境與創意能量的活動都不容錯過。
最新生活新聞
-
-
興大校友楊双子為文學之光 獲臺中市政府頒榮譽獎章
(3 小時前) -
新竹SOGO母親節檔期登場 優質商品、划算價格,回饋大新竹民眾!
(3 小時前) -
台南老爺行旅甘粹餐廳推新菜 融合美味迎春日
(3 小時前) -
屏東榮家長輩自強活動 樂活探索原民文化之旅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