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5° / 19° )
氣象
2025-04-29 | 台灣好報

台灣正走向能源不穩定不韌性的脆弱執政/許耀升

台灣正走向能源不穩定不韌性的脆弱執政/許耀升

許耀升(馳品設計執行長)

賴清德總統於4月22日在全國NGOs環境會議下接見環團聽取60項建言,環團會後轉述賴清德提及為了處理台美貿易逆差,會將天然氣列為第一優先採購的項目,希望環團給予支持。但環團憂心,此舉恐讓天然氣接收站、儲氣槽等大幅增建,進而衝擊國安,並質疑碳排量也將大幅上升,連續42年排名第一的肺癌發病率,恐怕也將高居不下。

總統府更於新聞稿指出,賴總統會中說明,台灣將對美國提高採購,包括天然氣、石油等國家必要能源,是台美雙方接下來的關稅談判重點,也是台灣強化能源自主、能源韌性的重要環節,希望能夠得到大家支持。但這引發民眾的質疑不解?賴清德竟將採購天然氣與能源韌性這兩個八竿子都打不著的政策去互作連結,這就像是全世界都開始在走向擁核,但只剩賴政府還在堅持廢核立場,並幻想著全世界包含台灣全體人民認同返核公投都是一場錯,唯獨自家執政團隊才是在走向著正確道路上之迷思想法一樣!粉專「政客迷因」發文直呼:加大跟美國採購被堵七天進不來就準備限電的天然氣,能強化能源韌性?「蛤?」

「非核家園的意識型態及再生能源的過度崇拜,才是目前台灣能源發展停滯不前的最大主因。」

不光是基隆四接還在受到海洋保育學者和當地團體及居民的強烈反對,連根毛都沒有。三接、五接的設立等同是尚未進行規劃,更遑論後面的六接、七接,連個影子都沒看到。而政府一直強加在台灣的光電、風電不穩定再生能源政策,需佐以天然氣及燃媒高佔比發電,在面對中共對台的頻繁演習及封鎖壓力下,先不說說光電板及風電場的這些非基載電力站及儲電區域在戰時到底會不會被全數轟炸?光是天然氣進口能源的存量天數,就算經濟部誇稱能盡力延長到14天,但共軍怎可能只封鎖14天就會離開?肯定是來個一波操作直接長達半個多月以上的長期封鎖並驅離外國船隻,那台灣的民生經濟將注定是整個癱在那裏。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表示,除了產氣國外,沒有一個國家敢讓自己的天然氣仰賴度超過20%的,因為天然氣是種相對的不穩定氣體,在運輸、儲存的過程都並不安全,儲氣槽的放置上也是很大的問題。而政府打算將天然氣發電占比將提高到50%,但從中共近日的多軍種聯合演習軍演,其劍指高雄市永安區天然氣接收站時就知道,共軍肯定將會對台灣發動「能源打擊戰」,因為打天然氣儲氣槽比去打到處跑的人,還要簡單多。而且天然氣增加到50%的佔比,是打算讓台灣能夠再多一些靶心?還是當那些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是真金不怕被戰火燒?只能說這場仗根本還沒開始就打不下去了。

台灣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提到重啟核電的議題時,常一直反覆表示核能政策改變需在滿足「三前提」下,才願意接受核能延役。但這實在是一種極不負責任的說法!

(如果能保障核安):核能安全項目,目前台灣已經是照著最先進國家的方式在處理了,核能廠對地震防護上的技術更是精進,刁難到這種地步,難不成要請外星人來保障台灣的核安嗎?

(沒有核廢料處理):專家都已經說了核廢料不是不能處理,而是當局要不要處理的問題!日本至少還會反向發明了核廢料電池,而台灣只會把頭埋進土裏的駝鳥心態?

(社會上有普遍共識):2018年的以核養綠公投都已通過了,到底哪裏沒普遍共識?相反的,最沒普遍共識的,應該是目前執政黨堅持推出的農電共生、漁電共生政策吧?除了想賺錢的公司財團,哪個老百姓願意把家園跟生計綁在光電風電旁邊?

(當然願意跟新的核能技術做更多討論及研發):所以台灣人還要再繼續吸十年、二十年的PM2.5,繼續活在無止盡的肺癌發病之陰影下?要知道,當2025年5月17日台灣的核電正式全面關閉時,也代表著台灣轉向再生能源發展後,其燃媒燃氣的占比會是不降反升,因為面對光電下雨及晚上都不會發電,風電若無風時也會罷工,而水力則存在逐年缺水危機,地熱更是無法派上用場。所以最終結果是台灣將只能先靠著龐大的燃煤及天然氣火力發電來繼續去支撐台灣能源,但火力發電所排放出的有機質、硫酸鹽、黑炭、粉塵等細顆粒物質,都是現代人必之唯恐避之不及的PM2.5成份,也是台灣高於全球的肺癌之死亡主要成因。這也代表從廢核那天開始,將會比過去還增生更多致命代價的PM2.5空污問題,終歸由台灣人民自己先承受下去。

民進黨團的連續執政下,在貫徹非核及發展再生能源的口號中,著重於光電風電政策但代價卻是反而需要燒更多的煤礦、買更多的天然氣來應付不穩定的電能供應,目前台灣光是在燃煤發電量就已經高達1191.68億度,占了台灣總能源的42.24%,這對於一直倡導著推動淨零排碳、綠色執政的民進黨面前,簡直就像是一場玩笑。

很多人會駡筆者發文反光電,不但擋到很多老闆的財路,也讓很多光電從業人員賺不到錢。但筆者從來就不反對光電,筆者反對的是「貪婪且無止盡的過度發展地面型光電」。

越深入研究太陽能,就會越發現太陽能的陰暗面。太陽能光電板的發電原理來自「光電效應」,但光的能量並非均勻分布,而是負載於離散的光子,光子的能量是和其所組成光的頻率有關,與輻照度無關。普朗克也在量子力學裏提到,光線在空間傳播時,它的能量不是連續分佈的,而是由一些數量有限、局限於空間某個地點的能量子組成,這些能量子不可分割,它們只能是「整份的吸收和整份的發射」。

在依存模式裡,能量僅只能在質量上去運動作功,不管是光、電和熱還是射線,都需要粒子作載子才能傳送,所有能量在運動過程中若沒有介質載體的話,能量就不會轉移。太陽散發出來的熱能,是藉由光子來移動傳遞,但愛因斯坦說過,光電效應需要吸收了一個光子的能量是「大於或等於」某個與金屬相關的能量值,才能逸出光電子。連普朗克也說,能量子是不可分割的,它們只能是整份的吸收或者是整份的發射。

所以當陽光抵達地球表面時,一般物質會有其反照率去反射光與熱,但是撞到光電板的陽光,它只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強壯的光子被吸收轉化,只剩熱能;另一個是能量不強的光子被反射後,因不夠強壯,在返照回太空的路上,衝不破大氣層的水氣、雲、微塵、碳及其它不同成分的氣體,而被大氣層吸收掉。所以假設一個光電板其發電效能的轉換越是高,那它所反彈出的光與熱,能穿越大氣層返回太空的機率就是近乎於零。

強壯的光子,是陽光抵達地表反射後,還能否順利返回太空中的關鍵。但太陽能光電板的反照率有著其致命性的關鍵點,目前最新技術的光電板之反照率大多是在百分15-20之間,但板身所反射出去的光,都是只剩下了一些能量不強的光子及龐大的熱廢能。熱廢能並不會消失,這些沒有光子當載體的熱能量,自己無法穿越真空狀態的外太空,所以最後它能去的地方只能是在大氣層裏,而這會擴及周邊地區溫度提升,甚至引發該區域降水異常問題。

台灣地狹人稠,所以光電板吸光不吸熱的副作用特別明顯感受。別的大國土地多,光電場多設置在無人煙的荒地或沙漠上,所以就算再過十年也可能很難發現有熱能在增加的情況,並難以查出升溫原因歸究在太陽能板身上。台灣得天獨厚,擁有龐大的島嶼森林體系分佈,所以大量的森林能幫忙吸收掉不少熱能,使台灣能一直躲過全球最高溫時期的熱浪和野火威脅。但任何的生態都必須要維持平衡,如果台灣一直大量的砍樹犧牲土地去鋪設光電板,那遲早台灣的森林吸熱優勢將會不復存在。

於4月14日中午所發生的陽明山國家公園七星山小油坑野火事件是一個警訊,小小的監測設備光電板失火,卻因此導致火勢延燒面積高達50公頃。它代表著萬一台灣本土溫度和風速也慢慢達到同加州洛杉磯大火一樣的相同條件時,任何的星火燎原都恐將會使這場陽明山森林大火,能一次燒掉台灣森林中的所有龐大碳存量,且永遠無法再次復原。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筆者堅持反對著台灣全面無止盡的過度去發展地面型光電之原因。

2025年是個多災多難的一年,而台灣到現在根本連個像樣且能讓人民認同的能源方向都沒有,所謂的發展綠能再生能源政策,供電不穩定就如同在危險的高空中走著繩索一樣。全世界最支持廢核的德國,其國內有過半民眾都認為應該要回歸核電,也改變態度願意去開放建立核電廠,甚至認為2023年德國全面廢核是出於意識形態的一場錯誤決定。加上近日美國前財長寶森撰文說AI競賽背後是場能源競爭,而核電是重要手段,這對於仍在堅持非核家園而又想在台灣發展AI產業的民進黨當局而言,無疑是重重的被甩了一個巴掌。

關稅戰後,川普說手術很成功,但周圍的人都怒吼病人已經死了,美國經濟整個被搞垮,關稅戰再成功也沒用。台灣呢?就算廢核成功,蓋滿了整個光電板,燒滿了整個天然氣,但台灣卻因此整個搞垮掉,人也病了。那非核家園再成功,也沒用!(照片翻攝示意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