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
( --° / --° )
氣象
2025-05-14 | 台灣好報

藝術深耕美力綻放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成果發表會

藝術深耕美力綻放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成果發表會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在教育多元發展的趨勢下,臺東縣持續推動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鼓勵學校融合在地文化與創意教學,提升學生藝術素養與文化認同。為展現臺東縣推動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的亮眼成果,縣府今(14)日邀請九所學校呈現結合在地文化特色與創意教學的課程,發展多元藝術教育動、靜態的成果。

縣長饒慶鈴表示,縣內多所學校透過獨特且貼近生活的藝術課程,以學生為主體培養藝術表現、鑑賞及實踐的能力。進而深刻體會本土文化之美,展現藝術教育的深厚底蘊。我們希望孩子從小在熟悉的文化環境中,學習欣賞與表達,藝術就是一種深刻的人文養成。


藝術深耕美力綻放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成果發表會
多元的課程面向涵蓋音樂、視覺藝術、表演藝術、傳統技藝等,成果展活動特別表揚藝術深耕計畫執行績優學校,分別為豐年國小、三仙國小、新興國小、光明國小、安朔國小(含新化國小分校)及初鹿國小,另外由委員推薦執行成效良好的有加拿國小、龍田國小、廣原國小,各校進行動態、靜態的豐碩藝術教育成果展現。各校駐校藝術家積極協助學校推動藝術與美感教育,豐富學校多元藝術課程,成果展中教育處長特頒發感謝狀,鼓勵駐校藝術家。教育處蔡美瑤處長表示,此次成果展見證各校落實藝術教育的努力,未來將持續擴大計畫資源挹注,鼓勵更多學校參與。

臺東縣教育處指出,成果展另規劃「藝起尋寶趣」活動,邀請各校設攤呈現執行成果。其中,豐年國小藉由推動直笛教學培養學生自信,不僅在全縣比賽中榮獲特優第一名,還代表參加全國決賽奪得佳績;三仙國小以寶抱鼓搭配阿美族傳統歌謠,文化與創意的結合深具色;新興國小發展「美感新興」計畫,將生活素材轉化為創作靈感,讓學生體會「俯拾皆是美」;光明國小實施永續與複合媒材藝術教學,融合在地素材與美學教育,提升創造力與環保意識,營造富有情感與美感的校園空間;安朔國小為強化學生文化認同,融入排灣族音樂與傳統樂器教學,新化分校則推動傳統刺繡課程以保存排灣族文化記憶;初鹿國小將學生的生活經驗及在地卑南族祭儀文化課程融合,並結合環保素材與產業資源,深化學生美感體驗。

藝術深耕美力綻放 臺東縣國民中小學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成果發表會
加拿國小從在地的家鄉美景、人物寫真、及文化故事等為軸心推動學生藝術創作;龍田國小透過多元藝術活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掘自己的興趣與天賦,打造充滿美感與創意的學習環境;廣原國小積極連結外部藝術教學資源,與部落藝師合作帶領學生從自我覺察開始,培養藝術表現與實踐的能力。

藝術源自生活,應用於生活,是人類文化智慧的累積與展現。在全球化快速變遷的時代脈絡下,培養學生深厚的人文素養與創新能力,已成為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縣長饒慶鈴期許學子能透過「藝術與美感深耕計畫」的持續推動,在扎實的學科基礎上,拓展更具創造力與國際視野的學習歷程,讓美感素養成為孩子面對未來世界的強大力量。(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