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7°
( 28° / 26° )
氣象
2025-07-01 | 台灣好報

阿華打暑假工/唐勝一

阿華打暑假工/唐勝一

唐勝一

阿華拖著行李箱跨進家門,塑膠滑輪在水泥地上劃出刺耳的聲響。母親忙從廚房探出頭,圍裙上沾著水漬,手裏拿著一條黃瓜:“阿華,回來了,暑假裏你打算做啥?”

“就近打工唄。”阿華把行李箱推向牆角,碰撞著發出一聲悶響。

“好。”母親將黃瓜掰成兩段,朝阿華遞過帶刺的那截,汁水順著她粗糙的指縫往下淌,“媽支持。”

七月流火。火辣的太陽把縣城烤成個蒸籠。阿華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在大街小巷轉悠兩天,鞋底磨得發燙,招工啟事看了一張又一張,褲兜裏的傳單都揉成了團,還是沒能找到工打。

他無精打采回到家。母親蹲在洗漱間洗衣服,側臉一瞧,心知不順,便開口安慰:“不急,慢慢找。你都讀大二了,遇事要冷靜。”稍刻,母親突然直起腰,洗衣液的泡沫順著胳膊往下滑,“對了,外賣在招人,你願幹不?”

“打暑假工,我啥都幹。”阿華亮明的態度,令母親滿意。

第二天晌午,阿華從外賣公司辦好打工手續回到家,母親就急忙把電動車鑰匙拍在桌上,車座套還帶著體溫。“我騎舊單車就行,這摩托給你。”

隨後,母親一邊招呼兒子吃飯,一邊翻開泛黃的筆記本,密密麻麻記滿巷子名稱:“媽在縣自來水公司抄表多年,走遍角角落落,成了縣城的活地圖。哪個社區鐵門鏽了,哪條道路正在破路施工,哪截路段坑窪不平很難走,你儘管問。”

阿華戴上頭盔出發時,後視鏡裏母親正跨上吱呀作響的舊單車,車架後面用紅繩綁著抄表的帆布專用袋,內裏裝著帳本和工具。

送外賣的第一天出奇順利,令阿華滿心歡喜。暮色初臨時,他哼著流行歌兒沖進家門,其工作服後背洇著大片汗漬:“媽!今天送了十幾單!全是大爺大娘,肯定不會給差評。”

正在灶台炒菜的母親,鐵鍋鏟刮得鍋底刺啦響。她聽到兒子的話,趕忙回言道:“你可別欺負老人嘍。”

“哪能啊!”阿華急得直擺手,耳尖通紅,“我是說老人家好說話。放心,我端湯都用兩只手呢!”

幾天後的傍晚,夕陽把街道染成蜜糖色。母親挎上抄表的帆布專用袋,騎著單車拐進羊角巷。李奶奶家鏽跡斑斑的鐵門虛掩著,她伸手拍了拍:“李奶奶,吃飯了嗎?”

屋內傳來沙啞的回應:“還沒呢……”

母親推門進去,破舊的木桌上,那只盛飯的保溫桶空空蕩蕩。李奶奶扶著籐椅扶手站起來:“平常這時候早到了,今天……”

母親掏出備用手機,剛要撥號,門外突然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李奶奶!”阿華拎著外賣袋沖進來,額前劉海全被汗水黏在腦門上,“實在對不住!伍大爺心絞痛犯了,我送他去醫院耽擱了……”話音戛然而止,阿華看到了母親,喉結上下滾動,忙著問:“媽,你咋在這兒?”

母親把抄表本往桌上一放,指尖蹭了蹭褲腿:“李奶奶是我負責的獨居老人,順路來看看。”

母親是抄表一班的班長,按照縣自來水公司的統一安排,抄表員開展“一對一”的優質服務,照顧獨居老人,對有病的照顧看醫買藥,對不能自己做飯菜的要照顧其一日三餐,等等。一班有7名特殊對象,其中4名要照顧一日三餐。阿華當外賣員後,母親就跟全班同事商量,將原來幫助特殊對象做飯菜改為叫外賣送飯而保證一日三餐,所超出的餐費則由四姐妹私自承擔。所以,她們就以老人親人之名,點單讓阿華給老人送餐,而阿華被蒙在鼓裏。

阿華弓著腰連連道歉,摸出手機要給訂餐人打電話。突然,母親口袋裏的手機響了。熟悉的來電鈴聲讓阿華僵在原地:“媽,這、這怎麼是你的號碼?”

母親背過身去關窗,塑膠百葉窗嘩啦作響:“這是李奶奶親戚的手機,剛還在這兒發脾氣呢。”她編個謊言應付兒子,轉身時臉上堆起得意的笑容,眼角皺紋裏則藏著狡黠,接著說,“我好說歹說要過她的電話,撒謊說我幫她打電話催問,她的手機就在我這啦。不然啊,你倆非得在電話裏吵起來不可呢。不過,她現在去外頭給李奶奶買東西了。”

阿華盯著母親躲閃的眼神,突然想起這些天送餐時,總有幾個訂單地址出奇熟悉。

回到家裏已是晚上,一股風突然從窗口溜進來,掀起桌上的抄表本。阿華湊上前去按住,卻瞥見這一頁用紅筆圈著四個名字——正是自己常去送餐的四個老人家。

“媽——”阿華喉嚨發緊,伸手去接母親遞來的涼茶,觸到她掌心的老繭。玻璃杯外壁凝結的水珠,順著指縫滴在兩人交疊的手背上。阿華將涼茶推給母親:“媽,您先喝。我喝,自己去倒。”

母親感激地瞥一眼兒子,心裏樂開了花。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