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9 | 台灣好報

![跨越海峽的牽引~寫在「順行9號」援救「日大展號」之後/丁倩]()
▲「順行9號」船監控畫面。
![跨越海峽的牽引~寫在「順行9號」援救「日大展號」之後/丁倩]()
▲台灣威達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致敬大陸「順行9號」遠洋漁船的感謝狀。
跨越海峽的牽引~寫在「順行9號」援救「日大展號」之後/丁倩

丁倩
那是一段從浙江舟山到台灣海域的遠行,
穿越風雨與暗夜,跨越一千五百海里,
一艘名為「順行9號」的遠洋漁船,在異國水域牽起斷電失控的「日大展號」,
拖帶著五十一條生命,亦拖帶著兩岸之間久違的善意與信任。
那不是一次預先安排的任務,
而是一種出自本能的回應——
當海上同胞發出微弱訊號,
船長張偉未曾遲疑,旋即調頭加速,
因為他知道,航道雖險,情義更深。

▲「順行9號」船監控畫面。
七晝七夜,風浪不息。
每一節拖繩的緊張,都牽動著船員與指揮室的神經;
每一次浮球的尋找,都是與時間賽跑的執念。
在夜色中並肩拖行的兩艘船,彷彿兩岸命運的縮影,
不語而行,沉靜卻堅定。
這不是一次單純的救援,
是一次人心的試煉,是一種情感的回音。
當「日大展號」順利抵達安全海域,
來自台灣的感謝信跨越海峽而至,
寫下的不只是道謝,而是對「同舟共濟」的默默肯定。

▲台灣威達漁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致敬大陸「順行9號」遠洋漁船的感謝狀。
同樣的語言,同樣的海風,
即使被地理與政治劃出界線,
血脈與善意,從未真正斷裂。
兩岸之間,有爭議,也有真情;
有分歧,也有在風浪中伸出的那一隻手。
在這段靜默的海上詩章裡,
我們不談高調的口號,
只記得那一句:「最近的,是我們。」
便足以讓彼此靠近。
這不是傳奇,
是歷史裡不曾高聲張揚的善,
是海洋上,依然溫熱的人心。
(照片來源順行遠洋漁業有限公司)
最新生活新聞
-
-
新北動保處異色瞳小貓 左眼大海右眼星辰萌翻人
(36 分鐘前) -
她懷念疫情「居家上班、不用強迫社交」 一票人共鳴:愜意的2年
(37 分鐘前) -
台鐵中秋連假賣逾12.9萬張票 北花自強號還有位
(40 分鐘前) -
崔舜華「外婆燒著的時候,我」 從挫敗傷病中靜下來
(4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