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6° / 28° )
氣象
2025-07-16 | 台灣好報

雁過留影 瘂弦與我/雪麗安

雁過留影 瘂弦與我/雪麗安

雪麗安

2024年十月十一日瘂弦老師逝世的消息讓台灣文壇痛失一位影響深遠的詩人, 他在文壇的成就與著作眾所皆知, 但很多人不知道他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一面。他不僅僅是詩人,他其實是藝文界默默灌溉耕耘小草的詩農。我沒有上過老師一堂課,也只與老師見過三次面,卻與老師當了快四十年的筆友。

十六歲那年曾經因為在幼獅少年讀到關於瘂弦的文章就不知天高地厚地投稿到聯合報副刊給時任主編的他,還附上一封信,告訴他我是個還在準備高中聯考的莘莘學子。沒想到老師回了信,還說我很有文才與發展潛力,要我別失望,再寫!就這樣我一路從落榜的高中聯考而去唸士林高商夜間部,繼而發憤圖強去南陽街努力一年,考上東吳夜間部英文系,接著拿到美國獎學金進攻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碩士與博士學位,直 到我留在異鄉任教,變成雙語作家,只因為他相信我可以。

雖然沒有上過老師的一堂課,但是他總是不斷給我鼓勵,告訴我,趁著年輕要好好衝刺下去。他會寄書給我,也會給我的作品批評與建議,在我被退稿或是遇到挫折的時候,告訴我:「點著的才是燈,揚起的,才是帆,翻滾的才是波浪。以苦為樂的,才是(雪麗安)!」在那個沒有網路的年代,也是因為他寄給我台灣重要報紙副刊及藝文刊物的地址及主編名單,我才能有機會投稿登陸成功。我記得大學最後一年的時候,我因為修了一堂創意寫作的課而開始轉用英文寫作,當時我的美國教授還將我的短篇小說拿給台灣系主任看,說東吳的學生英文可以這麼好。沒想到系主任卻回了一句:「你有沒有問她是不是有一個美國男友啊?」還好教授跟瘂弦老師一樣,相信我的潛力,也是因教授的鼓勵我才知道美國有創意寫作科系。雖然申請標準高於 一般科系,而家裡亦沒有經濟條件,我竟然幸運地申請到美國學校的助教獎學金。當年如果沒有瘂弦老師的啟蒙,我的寫作生涯恐怕早就在聯考壓力下慢慢被吞噬…

老師的一生與我只見過三次面。第一次是我大二的時候,老師受邀到救國團總團部演講。當時我在海外處當工讀生,老師休息的時候就在我們處裏的會客室。我興奮地與他打招呼,但他沒認出我,以為我是他教過的學生。事後我便在信中附上我的相片,方便我們以後「相認」。第二次是在我準備出國留學前,老師要我到聯合報找他,說要請我吃飯,為我送行。那是我人生第一次與老師對飲溫熱的清酒,好暖!第三次是我搬到亞特蘭大的第二年,老師退休後也已移民溫哥華,他告訴我要到亞特蘭大演講,希望能與我見上一面。當天僑教中心爆滿。老師的標題是「人人都可以寫詩」,在他幽默風趣的口中,詩已平民化,卻不失它的美,尤其當老師朗讀的時候。活動結束我也排隊終於見到老師,他笑說我怎麼都沒變?還像個少女!我們也第一次有機會合影留念,只是一向害羞的我,不敢打擾主辦單位為他安排的行程,就默默地退出人群離開了。

我們的書信往來也常常閒話家常,老師說我與他的大女兒年齡接近,所以他也常常關心我的感情生活,怕我沒結婚將來一個人會很辛苦,而我也祈禱老師健康。最後一次收到老師的信是2020 年的二月,因為已是八十七歲高齡,老師說日後用電話聯絡就好,他還說:「我們見面太少,但通信一直未斷,感覺上已是一輩子的朋友了。我走後,盼望你寫篇短文紀念我,雁過留影,文章就如雁影,最美不過。」老師寄來的每封信、每張卡片我都保存著,因為信中有詩,詩中有信。

原本跟他約定,有一天我要去溫哥華看他,咱們師生可以泡一壺茶,看著夕陽,談詩,聊聊我們將近四十年的緣分。原本想告訴他,我是他不經意吹散的一球蒲公英,飄過太平洋,落地生根,在美國寫著台灣的故事。而今那座引導我的燈塔已不在,我也頓失方向……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