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5-07-23 | 台灣好報

“中”人小李/趙秀坡

“中”人小李/趙秀坡

趙秀坡

小李四十出頭,濃眉大眼,生得忠厚老實,甚至有些木訥。平日裏話不多,見人總是憨厚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牙齒。可熟悉他的人都會豎起大拇指:“小李這人,中!”

十多年前,小李的拜把兄弟因病去世,留下孤兒寡母。葬禮過後,大多數朋友都漸漸疏遠,唯有小李和另一個朋友始終記掛著這對母子。每逢年節,他們總要帶著米麵糧油上門,給孩子捎些新衣裳。起初小李妻子不解:“人都走了,何必呢?”後來她跟著去了幾次,看到孩子捧著新書包時亮晶晶的眼睛,看到遺孀轉身抹淚時顫抖的肩膀,便也加入了這份溫暖的堅持。如今朋友的孩子已考上大學,他們依然年年登門,像走親戚一般自然。

小李對鄰居老兩口的好,更是街坊們交口稱讚的佳話。老夫婦唯一的女兒遠嫁他鄉,小李便主動承擔起照顧的責任。記得剛搬來時,小李看見他們家走廊的電線老化,第二天就拎著工具箱來了。“大爺,這線都露銅絲了,我給您換新的。”他踩著凳子忙活了一上午,汗水把後背洇出一片深色。老太太端來茶水,他連連擺手:“不喝了,單位還有活兒。”去年冬天特別冷。有天清晨,小李正在單位開會,手機突然震動。電話那頭,老太太的聲音發顫:“小李啊,老頭子說心口疼……”他二話不說抓起外套就往外跑,連領導的呼喊都沒聽見。到醫院後,他一手攙著老人,一手舉著輸液瓶,在各個科室間穿梭。繳費時,護士問:“你是兒子吧?”他抹了把額頭的汗,只是笑笑。直到辦理住院手續需要身份證時,這個“美麗的誤會”才被解開。現在老兩口的女兒有事都習慣先給小李打電話:“李哥,我爸的降壓藥快吃完了,能幫忙買嗎?”每次女兒回娘家,總要請小李全家吃飯,飯桌上其樂融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妻子常說:“跟他過日子,心裏特別踏實。”這份踏實,來自小李十年如一日照顧故友家屬的堅持,來自小李對鄰里老人自然而然的孝心。就像春雨潤物無聲,小李的好,都化在了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裏。

在這個人情日漸淡薄的時代,小李用最樸實的行動詮釋著“情義”二字的分量。他總說這些都是小事,可正是這些小事,溫暖了身邊人的整個世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