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也能說歷史 「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登陸六堆園區

【記者 王苡蘋/屏東 報導】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今(8)日首度移師屏東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舉辦,由客家委員會客家文化發展中心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聯手主辦,展現雙方自2023年簽署合作備忘錄以來的研究與推廣成果,聚焦臺灣聲音文化的歷史傳承與當代表述。
自2017年創辦以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已成為臺灣聲音研究領域的重要學術平台。今年主題為「唱片產業與文化製作」,議題涵蓋唱片工業發展、廣播史、宗教儀式聲響、音樂教育與田野調查等,邀集來自日本與臺灣的音樂學、歷史學、人類學及傳播學等領域學者跨界對話。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由客家八音演奏客家傳統歌謠。
開幕式由竹頭背客家八音團以〈大團圓〉、〈搖兒歌〉與〈半山謠〉等傳統曲目揭開序幕,象徵聲音作為文化記憶的活體展演。開幕專題講者、日本國立民族學博物館副館長福岡正太教授,以〈從《草津節》錄音中聽見昭和初期的日本音樂潮流〉發表演講,探討聲音媒介如何映照社會文化變遷。另有日本奈良教育大學劉麟玉教授、臺大音樂學研究所王櫻芬教授亦進行專題分享,呈現國際觀點與在地脈絡的交會。
本屆研討會共計邀請8位研究唱片產業的學者發表論文,另有3篇專門聚焦客家音樂的研究,參與者從學術專家延伸至高中學生,展現學術與社會間的知識對話與多元參與。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由臺史博張隆志館長致詞。
客發中心主任何金樑指出,中心與日方近年合作密切,2023年與日本民族學博物館合辦「客家與日本」特展,並完成《客音繞樑78轉》出版,系統整理日治時期客家八音與採茶戲唱片資料。未來將持續深化數位典藏、唱片歌詞與封面設計研究,推動更多與聲音記憶相關的展覽與教育推廣,強化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第六屆「聲音的臺灣史研討會」首度移師六堆園區舉辦,由與會學者合影(左起王裕元副研究員、施炳華教授、何金樑主任、張隆志館長、張維瑛副研究員、顏上晴教授、陳怡宏研究員、劉麟玉教授、福岡正太副館長、菊池秀明教授、王櫻芬教授)。
除研討活動外,中心亦執行「遠東唱片有聲文物暨數位典藏研究計畫」,並積極調查南部六堆地區傳統八音於祭儀中的使用現況,展現對聲音文化資產保存與永續發展的承諾。
本次研討會不僅為客家音樂與臺灣聲音史的研究注入新能量,也搭建起臺日學術與文化合作的橋梁,共同見證聲音如何記錄歷史、述說族群記憶,並激發未來更多跨域合作的可能。(圖╱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提供)
最新生活新聞
-
-
集點送鮮乳!「神農市集」週末登場 百攤小農齊聚 鮮乳、龍眼蜜一次嚐
(17 分鐘前) -
高鐵強化安靜乘車規定 要求配戴耳機、講電話至玄關
(23 分鐘前) -
中央大學團隊「2025 Net Zero Tech」國際組冠軍 開發高熵觸媒推動海水產氫技術
(28 分鐘前) -
資誠與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舉辦生技小聚 解析大健康領域新創企業發展優勢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