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懶腰工作室 x 藝術家陳沛妤 「記憶的再製」共作工作坊教民眾做出記憶載體

【記者 朱達志/台東 報導】臺東縣政府文化處推動的「記憶的再製」攝影+手抄紙工作坊,於日前在東河鄉都蘭舉行,由藝術家陳沛妤帶領參與者認識拍攝、植物採集,再到親手造紙,完成一件結合自然、感知與影像的作品,邀請參與者,透過身體力行體驗影像從無到有的過程,重新思考影像的存在方式。
縣府文化處表示,延續去年《怎麼絆》的思考,今年活動以「編緣 In Between」為主題,邀請藝術家進駐台東地方館舍。此次計畫「編緣 In Between」,同音的邊緣不僅是地理上的界線,更包含任一場域中相應的負空間,那些被治理系統忽略卻真實存在的場域。
文化處指出,今年駐地於山懶腰工作棧的藝術家陳沛妤,致力於關注影像藝術、跨文化藝術、數位藝術、動植物藝術、靈魂與自然等主題,此次進駐都蘭將以個人獨到的視角,觀看並拍攝都蘭糖廠為中心的週邊,以及台東縣海岸線相關風景、人物、動植物。曾創作短片《邊玩、邊走、邊做》、《月之日的相會》與《東海岸佑的十個極短篇》等作品,也持續實驗手抄紙的技術,融合當地的植物纖維。
活動中藝術家沛妤親自帶領大家體驗創作的日常,以及認識她的創作內容與理念。在駐村期間,沛妤開始「一日藝術家體驗」計畫,吸引除了路過都蘭、順道而來的旅人,也有從台東市區專程前來的朋友。從把回收紙撕碎、用果汁機打成紙漿,到處理稻草纖維。
此次工作坊,沛妤帶領著參與者在都蘭當地採集影像與植物,限定於都蘭風景的記憶封存在大家親手製作的手抄紙上,輸出的手抄紙不規則邊緣,也增添了影像與自然親近。當我們凝視親自按下快門的「手工」影像,將會是乘載空間、視覺、觸感與記憶的載體,也形成了無法被傳統地理歸類的無形之地,這些讓民眾與地方編織出了一場「緣」的歷程,此活動會延續到八月底,若有興趣可以私訊「迷途輿島」粉專預約體驗活動。更多訊息也請持續關注今年的駐地創研計畫「編緣 In Between」。(照片記者朱達志翻攝)
- 新聞關鍵字:台東縣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市民花錢蓋海洋館 議員籲比照花博免費
(24 分鐘前) -
十週年特展《小矮人大冒險:拯救夢幻島》 展現文化ESG創新合作模式
(28 分鐘前) -
跨界植萃新勢力 順天堂NUWONDER小黃管搶佔國際舞台
(29 分鐘前) -
高科大連續四天馬拉松新生始業式 超過五千名大學新鮮人展開大學新生活
(32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