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4°
( 35° / 31° )
氣象
2025-08-17 | 台灣好報

山鷹飛過的夏天/付令

山鷹飛過的夏天/付令

付令

1996年夏天的重慶江北機場,西南航空公司波音737尾翼上的山鷹徽標正在晨光中蘇醒。我摸了摸帆布包裏裹著錄取通知書的報紙——這份報紙是父親用廠裏發的“五一勞動獎”獎金訂閱的。每天晚飯後,他總要用沾著機油的手指小心撫平褶皺,在半導體收音機的沙沙聲中逐字朗讀時政新聞。受他影響,我也愛看報。那些鉛字更是在我心中播下了翱翔藍天的種子。

父親是個無線電愛好者,但時代所限,沒能上大學,最後在工廠當了工人,負責工廠的電視信號差轉。這個老工人,硬是用《無線電》雜誌和《電子報》合訂本,在陽臺上搭出能聽到導航臺信號的小小接收站。高考前每個深夜,調頻收音機的哢嗒聲總伴著報紙的翻頁聲。“聽見沒有?這是空管部門在指揮備降。”他常把耳機扣在我耳朵上,眼中閃爍著期許,“早晚有一天,你會從電波裏聽見自己的呼號。”

他總希望寄託到我的身上。此刻,報紙中縫處,他用圓珠筆描畫了簡易航線走向圖正,旁邊還標注著:“經西安上空注意收聽108.5MHz全向信標臺(VOR)信號,過秦嶺守聽121.5MHz應急頻率。” 這些專業術語來自他珍藏的《航空無線電通訊手冊》,字跡工整得如同他檢修設備時的電路圖。

飛機爬升時,隨身聽裏秦勇在《光芒之神》中唱著“我心中有很多的希望,這希望漸逝去了光芒。請給我多些陽光,照亮這希望。”我又翻起了家鄉的報紙。報上他寫著:“想家了,就調整收音機天線到家鄉的方向吧。”一旁還標注著 KU波段的調試參數——那是他工作中積累的專業筆記。

飛行途中的顛簸過去,腳下晴空萬里、雲海茫茫。乘務長遞來瓶辣椒醬:“機長說家鄉娃第一次坐飛機,送上點家鄉味。”我捏著玻璃瓶,忽然看見報紙父親的字跡:“電離層反射良好時,短波能傳千裏。”

二十多年後,我坐飛機回重慶。在我的行李箱裏,眼尖的單位員工突然看到泛黃的報紙:“付總,這上面有手寫的電臺無線電參數!居然和現在是一樣的!”那正是1996年8月的報紙,印有當年的高考錄取名單。父親在空白處密密麻麻記著航路點和電臺頻率,多年來我珍藏著這張報紙。報紙裏夾著張老照片:天線架旁,在中年人帶著少年調整八木天線方向,遠處山脊上,尚未動工的重慶璧山國際機場選址地還是一片稻田。

父親當年的話猶在耳邊:“記住孩子,地面再強的發射台,也需要高空接力。”舷窗下,重慶璧山國際機場場址正將報紙的鉛字映在暮色中,那些被無線電波浸潤的歲月,終將在航圖上化作永不消逝的座標。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