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2°
( 35° / 27° )
氣象
2025-08-17 | 台灣好報

盛夏榕城青春荟:兩岸青年在福州共譜融合交響/丁倩

盛夏榕城青春荟:兩岸青年在福州共譜融合交響/丁倩

丁倩

福州的八月,空氣裡帶著海風的濕潤,街頭巷尾是蒸騰的熱氣與笑聲。今年的第十三屆「海峽青年荟」就在這樣的氛圍中展開。從橄欖球場到古厝書院,從鄉村田埂到城市劇場,兩岸青年像奔湧的溪流,匯聚在榕城,唱出屬於時代的合聲。

五天四夜的旅程,時間不算長,但在這短暫的交會裡,卻留下了一個世代的記憶。

在運動場上,青春的張力被毫不保留地釋放。橄欖球場上,來自臺灣與福建的少年衝刺、碰撞,汗水與吶喊交織,信任在一次次傳球間建立。足球場上,二十三支隊伍奔跑競逐,誰也不再計較彼此的距離,只有球門與夢想。棒球場邊,白色的球影劃破藍天,觀眾的掌聲與驚呼,讓運動和文化並肩而行。馬術賽場上,十三歲的高雄小將沈書豪奮勇奪冠,金門姊妹花三度參戰,她們的執著像馬蹄聲一般鏗鏘不息。連一根跳繩,也能成為橋樑。孩子們在節奏裡一同起跳,心跳與笑聲傳遞著默契。

白天的競技熱烈,夜晚的福州同樣不寂寞。營地裡傳來嘉年華的歌聲,霹靂舞的年輕身影在燈光下旋轉,潮流與傳統同時發光。永泰的山水見證了另一種探索。青年們走進村落,記錄農旅融合的故事;在「橙風破浪營」裡,舊村落的記憶被喚醒,原鄉的活力再度綻放。甚至還有人重走科舉路,模擬鄉試,在莊嚴的筆墨間尋找歷史的迴響。

如果說運動與鄉村展現了肢體與土地的連結,那麼創意與學術則是思想的火花。公益廣告創意大賽上,舞台被點亮,學子用作品書寫理想。建構大賽裡,模型不只是作品,更是思想的橋樑;而領袖營的討論與分享,讓文字與思想彼此碰撞。

最現實的一環也沒有被忽略。2123個職位在活動中釋出,為築夢者打開大門。對於許多台灣青年來說,這意味著不只是交流的短暫旅程,更可能是未來發展的真正起點。

合唱的旋律讓這場盛會更添深意。為紀念抗戰勝利與台灣光復八十週年,百位音樂與藝術青年齊聲歌唱。歌聲穿越時空,既是紀念,也是呼喊。羽毛球場上的揮拍聲同樣動聽,比分之外,傳遞的是默契。甚至一輛「情圓巴士」啟程,承載著青年的笑容與心聲,讓距離不再遙遠。

而這背後,是一座城市不斷鋪墊的努力。福州在活動中宣布十項新措施,推動「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的建設。從就業到生活,從創業到歸屬感,城市希望讓青年「願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

今年的「連心匯」上,一千多名兩岸青年與嘉賓齊聚。有人分享尋根的故事,有人帶來抗戰祖輩留下的家譜,還有人在舞台上宣讀《海峽青年發展型城市合作宣言(福州宣言)》。陌生的臉龐在此刻成了熟悉的朋友,理解與包容也在一場場對話裡悄然生根。

新聞記者們穿梭在各個會場,肩並肩記錄下這些瞬間。二十五個專題,二十五種脈動,被文字與影像編織成一幅盛大的畫卷。他們的鏡頭定格的不只是比賽、歡笑與擁抱,更是交流背後那份真摯。

網路上,許多參與過的台灣青年也不斷分享照片與心得。有的說第一次踏上福州,才真切感受到彼此的相似與親近;有的則感嘆短短數日的交流,竟讓自己對未來的選擇多了一種可能。也有網友評論:「這樣的活動要持續辦下去,才是真正的融合。」

從歷史的角度看,這場盛會的意義不只是單純的聚會。福州曾是古代對外交流的重要港口,也是許多歷史變局的舞台。而今天,它成了兩岸青年互動的新橋樑。這裡既有重走科舉路的莊嚴,也有潮音嘉年華的奔放;既有馬背上的勇氣,也有創意舞台的光亮。傳統與現代在此交織,歷史與未來在此握手。

未來的趨勢已經浮現。第一,青年發展型城市的藍圖將繼續擴大,從福州到更多城市,形成網絡化的交流格局。第二,活動形式會更加多元,不只是一年一度的盛會,還會延伸成常態性的研學營、實習計畫、地方青年聯絡站。第三,文化、科技與就業的融合,將形成「文化潤心—技能育夢—就業續航」的閉環。第四,更多元的生活場景,會培養兩岸青年的共同歸屬感,讓交流不只是形式,而是真正的心靈貼近。

最後,當歌聲在夜空中回蕩,當青年們揮手告別,這場青春的交響也暫時落幕。但它留下的,是久久的迴響。(照片作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