沸騰了!明月山狀元巡遊 驚艷時光傳承千年文脈!

【本報大陸新聞中心 報導】8 月 18 日上午,江西宜春明月山溫湯鎮古井泉街早已是人山人海,鑼鼓聲、歡呼聲此起彼落。這裡正迎來第十屆「易重故里狀元文化巡遊」活動,旌旗招展間,百名學子身著統一服裝列隊前行,彷彿瞬間穿越回千年前,再現了古代狀元及第榮歸故里的盛大場景。這不僅是一場熱鬧的慶典,更是易氏家族崇文尚學、獎學助學優良家風的生動延續。
狀元精神,是跨越千禧年的文化基因
「金榜題名 • 蟾宮折桂」,這八個字不僅是這次活動的主題,更是刻在易氏家族骨子裡的精神追求。易氏祖先易重,作為唐代會昌五年的狀元,也是江西歷史上第二位狀元,他勤奮苦讀、學識淵博、為國效力的高尚品格,如同一座燈塔,照亮了族人世代前行的道路。
活動副總協調易傳剛的一番話道出了活動的真諦:“我們舉辦巡遊,絕不是為了攀比或炫耀家族成就,最重要的是讓狀元文化‘活’起來,讓年輕人真切感受到先賢的風采,理解什麼是真正的求學精神和家國擔當。”千年前,易重用自己的行動依然詮釋了千年後,這份精神。
沉浸式巡遊,一秒穿越回宋風古韻
為了這場巡遊,工作人員從清晨 6 點就開始忙碌籌備。 8 點整,巡遊隊伍準時從易氏宗祠出發,沿著溫湯古井、古戲台緩緩前進。舞獅開道,鑼鼓震天,「狀元」騎著白馬昂首挺胸,百名學子整齊列隊緊隨其後,每一個細節都精心還原,讓人彷彿置身於千年前的科舉放榜現場,感受那份獨有的榮耀與莊重。
在古井廣場舉行的「狀元井祭祖儀式」更讓人印象深刻。兩位「狀元代表」用溫湯泉水輕輕濯手,這簡單而神聖的動作,象徵著承接先祖流傳下來的脈絡。隨後,百名學子齊聲誦讀《告祖文》:「讀書不為名利,只為山河;成才勿忘故土,必報鄉關」,那鏗鏘有力的誓言在清晨的空氣中迴盪,不僅是對先祖的告慰,更是對自己的鞭策。
三重叩首,藏著最真誠的感恩
主儀式環節,充滿了濃厚的感恩之情。兩位「狀元」帶領百名學子向父母、師長、宗親行三叩首大禮。 「一叩首 —— 謝父母!以脊作梯,以愛為燈!」父母的養育之恩,是人生路上最堅實的後盾;「二叩首 —— 謝師長!以筆寫春秋,以目燃星火!」師長的教誨,如同明燈照亮的道路;謝宗親!每一聲叩謝,都是深刻的文化與感恩教育,讓學子們在儀式中領悟感恩的真諦。
「懿旨」宣賞,古今碰撞有新意
儀式中,「宋夏皇后影片頒布」環節可謂是一大亮點。以幽默而不失莊重的方式「賞賜」 狀元御馬、金匾,甚至風趣地「批地蓋房子」,引得現場陣陣笑聲與掌聲。這種古今對話的形式,打破了傳統儀式的嚴肅刻板,既保留了儀式的莊嚴感,又大大增強了互動性與傳播性,讓更多人感受到了狀元文化的魅力。
助學勵學,讓家風傳承落地生根
易氏家族對學子的支持,不僅停留在儀式上。每年高考後,家族都會發放助學金,以實際行動激勵他們在學業上不斷進取。剛收到錄取通知書的學子感慨道:「狀元精神不只是口號,更是一種 actionable 的家風傳承。」這份實實在在的支持,讓崇文尚學的家風真正落到了實處,也讓更多學子有了追求夢想的動力。
十年堅守,讓文化在時光中綻放
從 2015 年首屆舉辦至今,「易重故里狀元巡遊」已經走過十個年頭。它從最初的宗族內部儀式,一步步發展成為如今融合傳統文化、沉浸體驗、教育激勵於一體的文化盛事,成為了明月山一張獨特的文化名片。
總導演魏黎明說:「易重公是我們永遠的精神燈塔,而他照亮的路,正在被一代代易氏子孫,腳踏實地走下去。」十年的堅守,讓狀元精神從歷史走進現實,從形式走入心靈,在時光的沉澱中愈發璀璨。
這場狀元巡遊,不僅是對歷史的回望,更是對未來的期許。相信在狀元精神的指引下,會有更多的人傳承優良家風,懷抱著求學之心與家國擔當,在人生的道路上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篇章。(照片記者徐迪翻攝)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科招商輔導低碳產業群聚 建構綠色科技創新生態系創造永續新典範
(24 分鐘前) -
臺東榮服處感謝雪中送炭關懷協會捐助學子助學金
(28 分鐘前) -
臺南市公部門暑期工讀成果競賽落幕 青年展現市政服務活力
(32 分鐘前) -
臺南市首辦早期療育共識營 凝聚跨領域合作力
(3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