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6 | 台灣好報

泌尿道結石出現年輕化現象 雲林長庚紀念醫院提醒勿輕忽

【記者 蘇峯毅/雲林 報導】泌尿道結石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為了讓更多民眾了解並認識腎臟健康的重要性,雲林長庚紀念醫院特別前往社區進行健康教育宣講。泌尿科醫師黃英哲表示,隨著飲食西化與氣候炎熱,越來越多年輕人因缺水與高鹽、高鈣攝取,成為泌尿道結石的高危險群。
該病是因尿液中某些成分過高,結晶沉積在腎臟、輸尿管等部位而形成,初期可能無症狀,但當結石移動或阻塞時,會引發嚴重絞痛、血尿、頻尿、嘔吐、發燒等,情況嚴重甚至導致腎積水與腎功能受損。
泌尿道結石的治療取決於大小與位置。小結石(小於5毫米)通常可藉由多喝水與藥物自行排出;中大型結石則需透過體外震波或內視鏡手術處理。特別是當病患出現以下狀況時,應積極處置:
結石大於5-6毫米
引起持續疼痛或血尿
腎積水或腎功能異常
合併感染發燒
頻繁復發影響日常生活
黃英哲醫師分享一則臨床案例,一名55歲男性因長期工作忽略飲水,一週內突然劇烈腰痛並血尿,經檢查發現腎積水與輸尿管阻塞,幸經手術即時處理,成功避免腎功能受損。
黃英哲醫師呼籲,民眾應注意日常水分攝取,每日至少飲水2000毫升以上,避免過多高鈣乳製品與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堅果),並維持作息與運動習慣。
他提醒,泌尿道結石容易反覆發作,建議曾有病史者定期追蹤影像檢查與尿液分析,才能有效預防再發,遠離腎臟病變威脅。
最新生活新聞
-
-
北台灣出現怪雲晚間6.0強震!網友驚:原是預兆 專家說話了
(29 分鐘前) -
鄭亦麟疑涉貪遭押 他驚呼竟有「饋線蟑螂」
(38 分鐘前) -
宜蘭6.0地震!台北信義區4級「有感上下搖」 氣象署曝原因
(40 分鐘前) -
《繪話‧海洋》環境教育限額報名 用畫筆描繪金門海洋故事
(50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