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市水利局5案工程奪金石獎展現卓越成果

【記者 廖美雅/台中 報導】「2025第33屆中華建築金石獎」昨(15)日於中油大樓舉行頒獎典禮,由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與金石獎委員會共同辦理。此屆以改善居住品質、提升生活水準、推動低碳永續為宗旨,表揚兼具環境、設計與施工價值的公共建設。台中市政府水利局表現亮眼,共5件工程獲獎,其中「台中市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委託代操作維護管理工作」榮獲施工組金石獎;「惠來溪及潮洋溪水環境改善工程(第二期)」、「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柳川水環境改善整體計劃第三期」及「谷關污水下水道系統興建工程(含三年試運轉)」等4案則獲頒規劃組金石獎。
水利局表示,新光水資源回收中心突破傳統污水廠的冷硬印象,以環廠水渠與綠帶取代高牆,並銜接東英公園與祥順運動公園,還保留老榕樹與設置屋頂花園,讓設施與社區景觀和諧融合。園區內推動放流水回收再利用,供應廠內作業、公園灌溉與市民取用,同時開放參訪並結合「黑水號」咖啡廳與辦理校園美術聯展,讓污水廠成為民眾交流與休憩空間。廠區更孕育螢火蟲、蜻蜓及候鳥等生態,展現水質淨化、環境教育與生態保育三重價值。

▲新光水資源中心照片。
而惠來溪及潮洋溪水環境改善計畫(第二期),則延續一期成果,將治理範圍拓展至上游,強化行人動線與植栽生長空間,並融合社區節點,營造舒適的綠廊。而柳川水環境改善整體計劃第三期以「低衝擊、低碳、都市綠洲、河川與人的波動」為願景,採減量混凝土、低衝擊開發與綠色工法,並增加綠覆率,不僅拉近人與河川的距離,也為生物營造合宜棲地。
大智排水水環境改善整體計畫(第一期)則位於東區、南區與大里區交界,導入NBS自然為本解決方案與LID工法,透過植栽生態提升都市防洪韌性,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減量結構性堤防,並增設休憩設施與活動步道。規劃過程也積極邀請居民參與,蒐集民眾意見,讓工程更貼近在地需求,完工後將能全面提升大智排水的環境品質。
谷關污水下水道系統興建工程完工後,每日可處理約300公噸生活污水,顯著改善當地環境衛生。水資源回收中心外牆設計融入泰雅族文化圖騰,兼顧原民文化、觀光與自然景觀。(照片/記者廖美雅翻攝)
最新生活新聞
-
2025台灣設計展-彰化行即將開「彰」 跨越四鄉鎮三大展區規模最大
(23 分鐘前) -
4成青年有情緒困擾 盼鼓勵求助而非只找AI
(25 分鐘前) -
青少年受情緒困擾 兒盟調查:逾2成想過輕生
(30 分鐘前) -
避難APP定位不準確 基進與黑熊盼改善
(30 分鐘前) -
立院引入AI應用指引 藍綠都肯定增進效率
(34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