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有尺人有度/曹建龍

曹建龍
有一天,我和妻子去市場買菜,路過超市門口時,看見岔路口圍了不少人。“出什麼事了?”我好奇地走過去,瞧見倆大姐挽著袖子對罵,手指頭都快戳到對方臉上了。
我跟旁邊人一打聽才知道,其中一位愛在背後說人家的風涼話,且是些捕風捉影的內容,這話像一陣風,很快就傳到對方耳朵裏。倆人這天恰好在路口相遇,沒說兩句就翻了臉,惡言相向,若不是一位壯漢趕緊上前拉開,恐怕早打起來了。
後來聽人說,這倆人本來是好閨蜜,因一方說話沒把好門,矛盾激化,已鬧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在平時生活裏,有不少愛“嚼舌根”的人,閑著沒事就湊一起,唾沫橫飛地“收集”的閒話,把人家的糟心事當茶餘飯後的談資,把道德底線拋到腦後了。
可是他們卻不知道,隨意說出的話,竟然會影響到家庭,敗壞了社會風氣。就像這倆大姐,鬧得臉紅脖子粗,顧不上半點體面,既傷了別人,自己也落個“愛挑事”的壞名聲。
言多必失。張口說話容易,閉嘴難。說話是一門學問,透藏著做人的修養。如果說話沒分寸,早晚要栽跟頭。真正有涵養會說話、懂分寸的人,心裏都有杆“秤”。他們知場合、看對象,從不無中生有、搬弄是非。
不懂收斂的人,腦子不會拐彎,說話直來直去帶“刺”,全然不顧及別人的感受。說出口的話像刀子,紮得人疼,自己還不知道,等到鬧出是非、收不了場,才明白最後受罪的卻是自己。
我住在社區裏,認識一位說話很有分寸的張阿姨。她住三樓,四樓的孩子總愛在家裏蹦跳,震得地板“咚咚”響,張阿姨偶爾會被吵得沒法好好休息。可她沒半點抱怨,反倒主動上了樓、敲開了門。一看見孩子,她就打趣地說:“這孩子多大啦?一看就是個活潑機靈的小傢伙!”就這麼一句溫和的話,孩子家長立刻明白了她的來意。打那以後,張阿姨就再也沒聽到過那煩人的“咚咚”聲了。
我以前上班時,遇到過言語有分寸的領導。有次材料沒通過審核,專題會上他沒批評任何人,反倒平和地說:“怪我沒講透要求、沒做好統籌,給大夥添了麻煩。材料再充實下內容、優化下細節,肯定能過。”他不推責、不傷人,一句話化解緊張,也讓我們更願主動解決問題。
言有分寸。然而,有人說話沒有分寸卻吃了大虧。有位當紅演員,事業正好時管不住嘴,在公眾場合吹噓自己、貶低同行。久而久之,他耗光圈子人情,沒導演找他,事業一下子“涼”了,前途全毀在“嘴”上。
病從口入,禍從口出。這絕不是戲言。說話藏著修養,也照見真心:良言贏得尊重,妄言招來麻煩。有人說“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琢磨著這句話,便知大千世界裏,難免有人傳道聽途說、惡意傳播,但我們不能做那樣的人。跟人說話前要多琢磨,不胡亂瞎傳、待人以禮、為人謙和——日子不是吹出來的,而是靠汗水拼出來的。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說出口的每句話,都該對其負責——與其因亂說話留下壞印象,不如把“說話”當鏡子,常照自己的內心。畢竟,守住說話的分寸,本質上就是守住自己的好日子。
- 新聞關鍵字:好日子
-
最新生活新聞
-
金馬戰友協會借出珍貴文物 榮民文物特展再添深度與多元
(4 小時前) -
教師節連假 南桃園22家委託汽車檢驗代檢廠車輛定期檢驗暫停服務
(4 小時前) -
輔導會業務輔訪雲林榮服處 精進榮民照顧工作
(4 小時前) -
中科巡迴巴士邁入電動化時代 全新電動巴士服務正式啟用
(4 小時前) -
金門召開微電車管理及防範會議 強化十一長假交通安全
(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