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8° / 28° )
氣象
2025-09-22 | 台灣好報

矯情「拒領」讓國庫續命 民生喘息誰顧基層需求?/丁倩

矯情「拒領」讓國庫續命 民生喘息誰顧基層需求?/丁倩

丁倩

女尼釋昭慧與「全民搶救國庫」聯盟發起全民拒領普發一萬元,引起社會話題!釋昭慧強調,普發現金是一種「無差別大撒幣」,恐造成國家財政紀律鬆動,債務最終轉嫁下一代,呼籲民眾拒領,並倡議將這筆錢改捐為「國家續命專款」。

行政院則回應,雖在推動「強化韌性特別條例」過程中,因社會需求增加普發現金,但財政壓力沉重,明年度中央政府仍需舉債4,000億元。卓揆感謝釋昭慧提出民間聲音,並已請財政部研議,在普發現金登記網站中增設「不領取」選項,讓民眾可選擇「把錢留在國庫」,以利政府在未來編列預算時妥善運用。

釋昭慧指出,「全民搶救國庫聯盟」成員來自不同政治立場,不應再以藍綠對立解讀。她批評,普發現金是政治人物「競相加碼的算計」,甚至可能被認知作戰操弄,讓人民對舉債來源無感,抱持「不拿白不拿」的心態,忽略背後的財政隱憂。

據了解,「普發一萬元」最快可能在10月下旬發放。拒領現金的呼籲,固然凸顯了財政紀律與國家長遠發展的思考,但有另一面聲音:基層民眾也多陷日常困境,莫忘世上苦人多!

對許多弱勢家庭而言,一萬元雖非巨款,但卻能支付一個月的房租、水電,或補上孩子的學費;對長年與物價高漲搏鬥的小市民而言,這是一筆能夠翻轉生計的資金。基層人民的呼聲或許最具體:「我老公打零工,一天沒工就少一天收入,這筆錢至少能繳下個月的房租。」「家裡開小麵攤,最近生意差,拿這一萬塊可以進貨,撐過去才有希望。」「孩子下學期要繳補習費,這筆錢剛好解燃眉之急。」

經濟流動需要信心,現金普發除了「救急」,也能像優惠券般促進消費,帶動餐飲、觀光與零售業,協助在後疫情時代仍掙扎的行業度過寒冬。因此,政府在討論「拒領選項」的同時,也該兼顧到基層需求,讓每一筆錢真正流到社會最需要的角落。國庫固然要續命,但民生同樣需要喘息!(照片示意圖翻攝getty)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