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1° / 27° )
氣象
2025-09-23 | 台灣好報

陳立夫生平論士農工商/袁頌安

陳立夫生平論士農工商/袁頌安

袁頌安

今年2025年9月7日,旅居美國的企業家李麟虎先生兄弟,為我們僑務委員會派在美國服務僑界二十多年,深受旅美僑胞愛戴尊敬,大家都稱之為「張大哥」的張景珩兄,在台北「悅上海餐廳」齊聚百數十位親友,為張大哥慶祝九十嵩壽。在席間見到了陳立夫先生的胞弟–籃球國手、體壇名將也已經是年高德劭的陳祖烈兄,老友們紛紛致意,由此我聯想到祖烈兄的胞兄黨國元老陳立夫先生。


陳立夫生平論士農工商/袁頌安
▲陳立夫先生。

陳立夫(1900年~2001年)名祖燕字立夫,以字行,浙江省吳興縣人。北洋大學(今天津大學)採礦學系畢業,1924年獲美國匹茲堡大學碩士學位。父其業字勤士,兄祖燾字果夫。叔其美,即是大名鼎鼎的陳英士,他是國父孫中山先生的左右股肱、同盟會會員,是傑出不尚空談重實踐的力行者,一生履險蹈危百折不撓。當年蔣公、吳忠信、邵元冲、周淡游 ⋯ 都是陳英士的部下。後來他因為討伐袁世凱稱帝,被袁黨所忌,遇刺身亡,黨國尊之為烈士。

陳立夫27歲即出任蔣公的機要祕書,29歲任中央黨部祕書長,是國民黨史上最年輕的中央黨部祕書長。和其兄果夫共同負責黨內組織等黨務,所以民間有:「蔣家天下 陳家黨」之説。大陸撤守,陳立夫不容於國人,有口難言,避至美國養雞維生。直到年高七十,在1961年才由美返台,當日有上千親友故舊到松山機場接機。他返台後多次婉拒蔣公安排的要職,一心只從事中華文化的工作。


陳立夫生平論士農工商/袁頌安
▲立夫先生和救國團合辦「孔孟學說夏令營」工作人員的合影。

「中華民國孔孟學會」成立於民國49年(1960年),以闡揚孔孟學說恢弘倫理道德為宗旨。首任理事長是陳大齊校長,蔣公是永久名譽理事長,歷任理事長有曾約農、朱匯森、潘振球、李煥 ⋯ 等知名飽學之士。立夫先生由民國61年至83年出任理事長二十多年,舍弟頌平之妻弟妹周翠芬在孔孟學會任職二十年,追隨立夫先生十數年之久,我的長官醒吾科大老校長顧建東顧四爺,和立夫先生過從甚密,所以我對立夫先生行誼也比較瞭解,顧四爺、翠芬弟妹對立夫先生的道德文章很是尊崇。翠芬印象特別深刻的是當年有人主張「廢除中醫師特考」,立夫先生據理力爭,由於他的身份地位發言的份量,中醫師特考維持了多年。1958年中國醫藥學院在台中市正式創立,立夫先生是主要推手,還曾出任過董事長之職,中醫師中醫藥劑師有了正式培養的規道,立夫先生功不可沒。


陳立夫生平論士農工商/袁頌安
▲立夫先生的墨寶。

立夫先生享嵩壽101歲,民國68年9月立夫先生伉儷八十書畫展,展出他親書的對聯,是他一生經歷心得,值得紀錄,供大家參考。

1、勤與惰成敗之原 廉與貪得失之林。
寬與虐恩怨之府 靜與躁壽夭之徵。
忍與激安危之券 滿與謙禍福之門。
2、謀事不可不慎 見事不可不明。
處事不可不公 任事不可不勇。
3、話到快時留半句 理從直處讓三分。
4、浩氣生於集義 壯志原為求仁。
5、敬其所異 愛其所同 泰而不驕 威而不猛。

陳立夫先生論:【士農工商】,中西的不同。

【士】:對象是「人」,工作是管人,教人以「人盡其才」為目的。除教以智能外,尤重做人之道,並須以身作則。所謂「道德」就是人類共生存的原理,「道」 及其應用「德」,也就是仁道或稱人道,「仁者人也」。因為道德必賴身教,所以一切言行以「禮義廉恥」為重, 即輕利而重義 才能安貧而樂道,重精神生活。

【農】:工作對象是「地」,工作是種植,以「地盡其利」為目的。重視「天時」, 愛好「自然」,注重「水利」,安土重遷聚族而居,重視倫理。「人與人的關係」是齊家、崇尚孝悌,生活方式仍是精神勝於物質。

【工】:工作的對象是「物」,主要工作是開發及加工製造,以「物盡其用」為目的。重視人力與物質資源,進而利用機械及動力代替人力,以達到人定勝天的效果,這種生活方式,為物質勝於精神。

【商】:工作的對象是「貨」, 主要工作是交易有無,以「貨暢其流」為目的。所以重視錢財和市場,不免重利輕義,交通為貨暢其流。第一要件貨品途中安全保險也很重要,人隨貨而動,到處為家,倫理觀念淡薄,海港市場之地 ,一向是道德最墮落之處,此種生活方式,是物質遠勝精神。

中華文化以【士農】為重心,特點是重人兼重德;西方文化以【工商】為重心,特點是重財而輕德。共產主義文化則以【農工】為重心,特點是重物而輕人,比較起來還是我們的文化合乎人性,近乎人情。(照片:筆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