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7° )
氣象
2025-09-25 | 台灣好報

小議文人畫/俞崇音

小議文人畫/俞崇音

俞崇音

文人畫,從古到今都受到人們的推崇。因爲文人畫包含的資訊量很大。

文人畫,他是文人當時想法最具像的體現。所以有天然的不可複製性,他是文人稍縱即逝靈感的印痕,所以往往可以影響一段時間的風格流派,當然,因爲文人的各種地位的不同,文人畫也因此命運迥異。當年文化大革命,那個把文化踩在腳底下的革命年代裏,抄家得到的文人畫卻往往和珍本圖書一起讓當權派按地位高下先後挑選收入囊中。沒有被紙船明燭照天燒。可以想見,把文化踩在腳底下的人,其實也知道文人畫的珍貴!

文人畫一般由四個部分組成。也就是所謂的“詩”,“書”,“畫”,”印“。詩以言志,是最直截了當的表達作者當時的想法的,也是區分文人畫和工藝畫,裝飾畫的門檻,所以“詩”排第一。至於”書”.和畫本是一體二面。不能用流行的書體規範,但是也不能油滑市井沒有方寸,總體說來是寧柮勿巧,骨肉亭勻如屋漏痕為佳。“畫”,要有書卷氣,這是文人畫的基本標準,而“印”,雖然小小一方,但是舉足輕重!他是畫的一部分,又能補充“詩”的意猶未盡,雖然小,自成天地,又和畫融爲一體,妙不可言。

文人畫,成畫不易,但是欣賞群體的養成,同樣不易。千年文明養育形成的欣賞群體,被從49年開始連綿不斷的運動,在消滅各色人等肉體的同時,文人畫的欣賞群體也隨之被消滅殆盡了!即便還有殘渣餘孽,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同聲相應。一般情況只能關起門來悄悄地獨樂樂。

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文人畫還要不要繼承?中國人習慣於在中國畫上寫上一些為政治需要服務的文字已經有好多年了。文藝一點,也不過是“百花齊放”“五穀豐登”“江山多嬌”“花開富貴”之類的吉語。中國人民還需要文人畫的滋養嗎?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入,我覺得文人畫的復蘇有他的必然性,雖然我們還沒有實現全民免費教育,但是老百姓的平均文化水準和厤朝厤代比較有了很大提高,對凝聚融合了中華文明濃情蜜意的文人畫,有一種內生的親近的需要!所以文人畫的復蘇有其必然性!再説,宣傳中華文明要落到實処,也需要文人畫。國外的畫種,從材料到流派,千變萬化。難道我們就讓現在的那些裝飾畫,工藝畫和他們一比高低嗎?如果讓文人畫出馬,那麽高下立判。穩操勝券,因爲文人畫不需要國外畫種那些絮絮叨叨的講解詞!畫家想表達的感情,全在那紙上,就等著觀衆的呼應。

我,當年也曾經被抽調到相關部門為省市展覽會準備作品,也有知名畫家為我題款,現在回看,雖然不至於太俗,但是也覺得不能盡如人意。如今退休,雖然時日無多,但是仍然希望能為中國畫尤其是文人畫盡自己的綿薄之力。加油!(圖:簡綾仙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