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9°
( 32° / 27° )
氣象
2025-09-27 | 台灣好報

編輯的技藝:讀《編輯樣》/楊子

編輯的技藝:讀《編輯樣》/楊子

楊子

王聰威是雜誌人與小說家,現任《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他在兩種身分都扮演很好的角色,曾擔任過不少雜誌的編輯,所編輯的書籍亦有入圍各種獎項,至於他的文學作品,屢屢獲得文學獎的肯定,可以說是既能編又能寫的年輕才俊。

這本書算是他任職《聯合文學》的編輯室報告的集結,可視為《聯合文學》這幾年的編輯史,從第296期一路到350期,後面還有附錄,分別談及編輯雜誌的感想與自己的秘密心事,最終還以自己是文學人或雜誌人這個問題作結,充分表示了這位編輯對於讀者想要的,以及他想呈現的東西,已經可以達到磨合的程度。

當中有一部分是這幾期封面的扉頁,有不少知名的文學家,還有精心設計的封面,讓文學變得更有趣,那些文學家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不至於遠在天邊,如此文學才能普及,才能找到出口,才能使人們可以在書店或網路毫不猶豫的便購買。

我拿到這本書,彷彿有種吸引我的魔力,因為看多了書,不免想要知道編輯到底在想些什麼,在閱讀這本大作之後,才知道編輯的生活極為不容易,往往要在意銷售量與歡迎度的現實層面,還得顧及自我本位的品味與意志,同時也要使整個團隊包含編輯、工讀生、美編等能通力合作,這便是總編輯存在的最大意義。

站在什麼角度編輯一本書也很重要,是要站在時代的尖端,還是過去,還是當下,這三者形成了不少的衝突與矛盾,但若能調和,便能找出一條編輯的康莊大道。觀看作者在書中所寫的,每一期都想要有所突破,或是找到一個他人從未出過的主題,還是跟讀者一起提升文學的品味與知識度,這都是其中的核心目的。

對於自己編輯的心路歷程,以及與來來去去的共事同事磨合,還有對外邀稿與內部溝通,這都說明擔任總編輯需要很大的「人和」,倘若對於這份雜誌沒有情感,倘若沒有使命,是很難將一份雜誌做好的。另外,也需要有相當程度的「天時」,站在時代的前後觀看重要的文學發展,將台灣或世界各地好的文學引進,或是提攜後進,點出台灣文學發展的問題,讓雜誌也具備指標性。如此,它也使自己有了「地利」,抑或可以說它成為一份文學雜誌或文學家嚮往的基地,在那邊可以安心的將作品展現,也能獲得相對應的東西,而具備了資源與認知的文學脈絡,這份雜誌便可大展拳腳,讓讀者接觸各種不同的文學議題,認識更多文學家。

但就像作者在結論說的,他是個熱愛寫作,且國中就立志寫作的人,只是來任職那邊,雜誌改版就成了他的原始任務,在過程中,當然雜誌人就要多一點,文學人就得少一點,才能更貼近讀者,這也道出內心的煎熬與掙扎,但長久下來的經驗所呈現的內容,便回答了他們的努力大家看的見,只要繼續支持文學就行了!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