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2°
( 23° / 22° )
氣象
2025-10-11 | 台灣好報

特朗普的諾獎執念與和平真意/羅登廉

特朗普的諾獎執念與和平真意/羅登廉

羅登廉

當地時間10月10日,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將2025年諾貝爾和平獎授予委內瑞拉反對派領袖馬查多,這讓一直渴望獲獎的特朗普的期待落空。這位美國總統對和平獎的執著,早已成了國際政壇上耐人尋味的開胃菜。

特朗普對諾獎的渴望,刻著深深的個人印記。在商業領域摸爬滾打多年,他習慣了用掌聲和榮譽衡量價值,進入政壇後自然也需要頂級認可來佐證其成功。諾貝爾和平獎的全球聲望,剛好撞上了他對自我價值的極度渴求。他曾多次宣稱,自己“解決了七場戰爭,接近解決第八場戰爭”,即便在外界看來這些說法水分十足,但他卻深信不疑,覺得這份功績理應換來諾獎加冕。這種近乎執念的追求,本質上是想把諾獎變成刻在自己歷史名片上的勳章。

奧巴馬的獲獎更是往這份執念裡添了一把火。2009年,奧巴馬在就任美國總統不久後就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這讓特朗普耿耿於懷。他不止一次嘲諷奧巴馬獲獎“名不副實”,其潛臺詞裡滿是“我做得更多更該得獎”的不甘。在他眼裡,拿諾獎成了和前任比高低的賽場,仿佛贏了這個獎,就能證明自己是更優秀的總統。這種攀比心理,讓本應關乎和平事業的獎項,成了他個人競爭的籌碼。

而政治算計更讓這份渴望變了味。特朗普的政治生涯爭議不斷,退出國際機構推行貿易保護,國會山騷亂留下的負面印記,都需要亮眼的光環來掩蓋。在他看來,諾貝爾和平獎就是最好的“鍍金劑”。重返白宮後,他急著撮合巴以協議,與其說是推動和平,不如說是沖著諾獎評選表功。他甚至把自己能否獲獎和美國國家榮譽綁在一起,說到底不過是想借國家名義謀取個人榮譽。

可特朗普似乎從沒真正弄懂諾貝爾的初衷。諾貝爾遺囑裡寫得很明白,和平獎要頒給那些促進民族和睦、增進國際友誼的人,而特朗普的外交手腕裡滿是霸權與功利。他常掛在嘴邊的那些和平成果,仔細看更像精心包裝的政治表演。在巴以問題上,他急著撮合協議,卻避重就輕繞開耶路撒冷歸屬、巴勒斯坦建國這些核心問題,達成的共識不過是表面上的握手言和,沒能為地區長治久安打下基礎。在中東局勢裡,以色列和阿聯酋的關係正常化,更像是在美國主導下的利益交換,根本沒排除水權爭議、宗教分歧這些埋在地區穩定下的雷。至於俄烏戰爭,他一邊喊著要推動和平談判,一邊又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甚至放出可能動用軍事手段的言論,這種一邊遞橄欖枝一邊亮刀子的做法,哪裡有半分和平調解該有的誠意。這些所謂的“和平努力”,從來沒觸及問題根源,不過是為了給自己湊齊爭取諾獎的政績,與諾貝爾期待的、能真正化解衝突的和平,差得太遠。

特朗普對諾貝爾和平獎的在意,是其個人心理、政治利益等多種因素交織的結果。但無論他如何渴望,他的行為和理念與諾貝爾和平獎的宗旨之間的差距,註定了他的諾獎之路充滿坎坷。而此次他與諾貝爾和平獎失之交臂,或許也讓我們看到,真正的和平貢獻者,應該是那些秉持著和平理念,腳踏實地為促進國家間情誼、維護世界和平而努力的人,而不是將和平獎作為政治籌碼和個人榮譽追求的政客。

特朗普的這份執念說到底,是把全球最高和平榮譽當成了個人資產和政治工具。他沒明白,真正的和平貢獻從來不是靠嘴吹出來的,更不是靠急功近利的操作換來的。這屆諾貝爾和平獎的揭曉,算是給特朗普的執念畫上了一個清晰的句號。(圖片翻攝網路資料照)

(羅登廉,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報刊編輯,自由撰稿人)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