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1° )
氣象
2025-10-24 | 台灣好報

長江“黃金水道”變“盜糧通道”!/羅登廉

長江“黃金水道”變“盜糧通道”!/羅登廉

羅登廉

長江,作為我國的“黃金水道”,其貨運量居全球內河之首,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近日曝光的長江水運糧食被竊案,卻讓人們對長江水運的安全問題產生了深深的憂慮。

從2022年年初到2024年4月,犯罪嫌疑人操某夫婦夥同多名運輸船船主,利用水運物流業運輸糧食途中2‰的自然損耗規則,鑽空子盜取糧食1200餘噸,涉案金額500餘萬元。他們將每次盜取的糧食控制在2‰以內,看似“合理”,實則是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這種行為,不僅為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也嚴重擾亂了長江水運物流市場的秩序。

這些犯罪者之所以能夠得逞,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手段較為隱蔽。他們與船主勾結,提前將糧食裝到噸袋中,運到船主指定的位置,深夜轉運,還通過讓運輸船停電,使企業安裝的探頭無法工作。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水運物流業在監管上的漏洞。企業雖然知道有自然損耗的規則,但對損耗的具體情況卻缺乏有效的監控和核實手段,只能被動接受。

長江水運糧食被竊案,不僅是一起簡單的竊盜案件,更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長江水運安全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公安部部署所進行的「平安長江」專案行動,正是針對長江水域涉漁、涉砂、涉水運物流犯罪及整治水運秩序的有力舉措。經過幾年來的治理,長江幹線的治安狀況有所好轉,但類似的案件仍時有發生。這就需要我們進一步加強打擊力度,加強監管措施。

對企業來說,不能只依賴與船主約定的自然損耗規則,而應該加強自身的監管意識和手段。例如,可以加強對運輸船舶的即時監控,不僅安裝探頭,還可以利用現代資訊技術,如GPS 定位、物聯網等,對糧食的運輸過程進行全程跟踪,確保糧食的安全。同時,企業之間也可以加強合作,建立資訊共享機制,對可疑的船主和運輸行為進行通報和預警。

而對於相關部門來說,要進一步加強對水運物流業的監管力度,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違法犯罪行為的處罰。要加強與企業的溝通與協作,建立健全聯合執法機制,形成打擊犯罪的合力。此外,還可以透過加強宣傳教育,提高船主和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和職業道德水平,讓他們明白,任何違法犯罪行為都將受到法律的製裁。

長江「黃金水道」的安全,關係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我們不能讓它成為犯罪者的「盜糧通道」。只有透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加強監管,打擊犯罪,才能讓長江水運真正成為一條安全、暢通、高效的“黃金水道”,為我國的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照片翻攝示意圖)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