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4°
( 25° / 23° )
氣象
2025-10-29 | 台灣好報

釜山會晤:兩個大國的務實選擇/羅登廉

釜山會晤:兩個大國的務實選擇/羅登廉

羅登廉

根據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於當地時間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同美國總統川普舉行會晤,就中美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沒有太多鋪墊,就在吉隆坡經貿磋商剛有成果之後,雙方迅速敲定了這場會晤。在這個充滿不確定的當下,兩個大國的最高層坐在一起,比說一萬句外交辭令更有分量。

最直接的訊號,是對話機制重啟。今年以來,兩國元首已經多次通話,吉隆坡的經貿磋商又剛達成基本共識,涉及海事物流農產品出口管制這些實打實的議題。現在釜山會晤接上來,等於把高層共識和具體諮詢串成了一線。這說明雙方都清楚,再大的分歧也不能關死溝通的門。就像兩台精密儀器,總得有定期校準的機會,不然越走越偏,最後難免故障。

更重要的是,對「競爭陷阱」的共同規避。這些年總有人把中美關係往對抗上引,但現實是,芬太尼管控需要合作,全球供應鏈穩定需要協調,氣候變遷更不是一個國家能解決的事。吉隆坡磋商,雙方都沒糾結誰輸誰贏,而是盯著問題找方案,比如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這就是跳出零和思維的態勢。釜山的會面,會把這種務實態度延續到更高層面,告訴世界美國沒打算走到衝突那一步。

還有個細節值得琢磨,會晤地點選在釜山而非兩國本土。這種「第三方場地」的安排,少了些主場與客場的計較,多了些聚焦問題的從容。就像鄰居間有矛盾,找個中立的地方聊,反而更容易沉下心來。畢竟,中美關係不是舞台上的對手戲,而是關乎兩國民生和全球穩定的實事,太在意姿態反而會誤了正事。

當然,指望一次會晤能立刻解決所有問題,也不現實。分歧還在,例如在某些領域的認知差異,短期內很難完全消離。但這次會面傳遞的關鍵訊號,是雙方願意「管控分歧」而非「放大分歧」。只要雙方坐下來談,秉持平等立場,就能找到相處之道。這種「問題導向」的態度,比達成某一項具體共識更有意義。

對國際社會來說,這更是一針穩定劑。全球經濟復甦乏力,地緣衝突此起彼伏,大家最怕的就是兩個大國鬧僵。中美經貿關係牽動全球產業鏈,兩國在國際議題上的態度影響著世界走向。釜山會晤讓外界看到,中美還能對話,還能合作,而這種確定性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公共產品」。

但中美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它總會在合作與分歧中搖擺。而釜山的這次會晤,至少把指針往「務實合作」的方向撥了撥。它告訴我們,大國關係不是非黑即白,在堅持原則的同時,總能找到可以攜手的空間。畢竟,地球容得下兩個大國,人類更需要它們相向而行。(照片示意圖資料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