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3°
( 24° / 23° )
氣象
2025-11-09 | 台灣好報

綠色轉型中國答案卷 人類文明共同擔當/羅登廉

綠色轉型中國答案卷 人類文明共同擔當/羅登廉

羅登廉(作家、文藝評論家)

11月8日,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強調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中國站在對人類文明負責的高度,基於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當《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正式發布,這份沉甸甸的文件背後,是一個大國對人類未來的鄭重承諾,更是一場關乎發展方式的深刻變革。 5年來,中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綠色轉型從來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永續發展的必答題,不是額外負擔,而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動力。

能源領域的變革最具說服力。作為碳排放的主要來源,能源轉型的每一步都牽動全局。中國沒有走「一刀切」的激進路線,而是立足基本國情,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穩步推進再生能源替代。從西部戈壁的光電板連綿成片,到東南沿海的風電機迎風轉動,再到城鄉各地的充電樁逐步普及,這些看得見的變化背後,是能源結構的深刻調整,更是發展理念的根本轉變。這種兼顧當下與長遠、平衡安全與轉型的智慧,讓中國在能源低碳轉型的道路上走得穩、走得實,也為其他國家提供了可藉鏡的實務經驗。

雙碳目標的推進,從來不是單一領域的孤軍奮戰,而是全方位的系統工程。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從源頭減少消耗,循環經濟讓資源煥發新生,生態系碳匯則為地球增添綠色屏障。在工業領域,傳統高耗能企業透過技術改造實現節能減排;在建築領域,綠色建材、低碳施工成為新趨勢;在交通領域,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讓出行更環保。

從生產到生活,從城市到鄉村,低碳概念正在滲透到社會的各個層面,成為全民參與的自覺行動。這種全社會共同參與、多領域協同推進的格局,讓雙碳目標有了最廣泛的支撐,也讓綠色發展概念真正落地生根。氣候變遷是全人類的共同挑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善其身。

中國始終堅定維護多邊主義,積極推動全球氣候治理合作。白皮書的發布,不僅是對中國自身行動的總結,也是對全球氣候治理的強力推動。中國並未將雙碳目標視為孤立的國內任務,而是主動將自身發展融入全球生態文明建設大局,透過技術共享、經驗交流、計畫合作等多種方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這種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態度,打破了 「零和遊戲」 的思維定式,彰顯了大國擔當,也讓全球氣候治理有了更強勁的動力。

回望五年歷程,中國在雙碳領域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也清醒認識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重道遠。這是一場持久戰,需要久久為功的耐心和定力,需要持續創新的勇氣和智慧。未來,中國也將面臨許多挑戰,例如技術瓶頸的突破、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區域發展的不平衡等。但只要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保持戰略定力,持續深化改革創新,就一定能克服各種困難,如期實現既定目標。

《碳達峰碳中和的中國行動》白皮書,既是成績單,也是一份路線圖。它向世界表明,中國的雙碳行動不是口號,而是堅定不移的行動;不是短期的權宜之計,而是長期的發展策略。在這條道路上,中國將繼續以負責任的態度、務實的行動,推動綠色轉型不斷取得新進展,為全球氣候治理注入強大動力,與世界各國一道,守護好我們共同的綠色家園,讓人類文明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不斷前行。(照片示意圖本報資料照)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