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1°
( 22° / 20° )
氣象
2025-11-13 | 台灣好報

山徑徐行逐秋光/伊夢遙

山徑徐行逐秋光/伊夢遙

伊夢遙

在南京,目光越過城東的紫金山,望見漫山桐林莽莽,便有了階疊秋黃千重畫的景致。

我居住的社區,距離紫金山不過10分鐘腳程,每逢週末,我都會踏著晨露前往山中。四季行走於其間,我見到過各種各樣的植物,除了尋常的梧桐、桂花、烏桕,還有麥冬、花葉玉簪、南天竹、鳶尾、細葉芒以及諸多叫不出名稱的植物,它們搖曳生姿,為這座山增添了盎然生動的靈氣與意趣。更有趣的是,野豬也時常在山間出沒。我曾在綠道轉角處與一只野豬不期而遇,它當時正低頭嗅著路邊的落葉,見了人也不慌張,只慢悠悠挪了挪身子,便鑽進了林深處。很多遊客都拍到過它們大搖大擺悠閒散步的照片。

紫金山四季各有韻致,那些動人的時序嬗遞細節,隱匿於植物的枯榮、枝葉的疏密與天地的明暗裏。春有新綠漫階、鶯啼繞林,夏有濃蔭蔽日、溪澗生涼,冬有松翠綴雪、寒枝凝霜。但我最鍾愛的,依然是秋日的紫金山。

秋臨山境,天地舒朗,萬千生靈或潛於山腳、或遊於山間、或翔於山巔。此時景致絢爛,色彩循著草木脈絡層層疊疊鋪展開,從淺綠、嫩黃至深紅,層林盡染,起伏錯落。

步入紫金山綠道,我由山腳下拾級緩行。小徑蜿蜒,足音輕悄,兩側風景如畫,豐富且明麗的圖景映入眼簾。這個時節,春風拂面的愜意雖已遠去,但有微潤秋雨、清澈溪水、林間幽鳴相伴。秋陽暖是暖,風裏卻著實已浸了入心的涼意。生靈是季節的符號,綠道兩旁的塘中,殘荷梗斜斜插在水裏,映著淡藍的天空。大朵白雲在天空中慢慢挪移著,從清晨直到傍晚。在通往山頂的途中,我偶爾發呆,看天,看雲,一個人感覺有點閑愁,是淺淺的愁,似塘面薄霧,日頭曬就散,風一吹又聚,剛好應了那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走得累了,便駐足小憩片刻。十月的風中依然夾雜著桂花清香,淡悠悠漫過鼻尖。許是已然到了盛放的末季,桂花的花瓣落了一地,留在枝上的花,也徹底沒了盛期的豐腴,開得有些單薄。桂花瓣閃著溫潤的暗黃,倒添了幾分秋日獨有的清寂。桂花樹旁,另一棵辨不出品種的樹上,細韌的枝條綴著串串深紅漿果。枝條和漿果一起在風裏沉實地擺動著。

行至梧桐大道,我佇立道旁,望著遊人如織。不一會兒,梧桐葉從頭頂飄落下來,引人倏然想起李清照《憶秦娥·詠桐》中“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霞光暈染,細碎的光影也隨梧桐葉抖落一地。抬腳踩上去,鞋底能觸到薄脆,還裹著點溫潤的暖意。遊人的笑影在葉間晃動,倒沒覺出詩裏的那份寂寥。

燕雀湖作為金陵盛景之一,與梧桐大道相距不遠。每逢深秋,燕雀湖岸邊落羽杉漸次褪綠,染出橙紅與金黃,枝椏斜斜探進湖面,黑天鵝在湖心悠遊,靈巧的小鸊鷉忽而掠過水面。杉葉輕顫,偶有幾片隨波微漾。沿湖步道上,行人接踵而至,頻頻舉起手機對準湖面,定格水杉映湖的美景。夕陽斜照,水岸被勾勒成一幅暖色的油畫。秋水,共長天一色。

行走於紫金山間,仿佛置身最恬靜的夢境。登頂俯瞰,金陵秋光盡納眼底。草木在暮色中舒展,粼粼波光與梧桐樹影交織融合。秋日靜美,萬物歸於沉寂。唯此一刻,心境澄明,物我兩忘。(圖:作者提供)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