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4-06-16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國會改革覆議論述戰2關鍵

名家論壇》韋安/國會改革覆議論述戰2關鍵
19日及20日立法院召開全院委員會審查國會改革法案覆議案,並將於21日院會記名投票表決。(圖/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 〖「到底是為了揭弊防弊,為台灣政壇貪腐「去風險」?還是背後有特別目的「高風險」行為?綠藍白圍繞著國會改革修法,將會展開一場殊死論述大戰。

直到明年底,才能分出勝負輸贏,3黨都要小心衝太快,而大翻車的「高度風險」。〗

行政院對國會改革之修法結果,提出覆議案。經總統賴清德核可後,行院已行文立院進入覆議程序。情況會這樣發展,一點不令人意外。

除了行政院提出的「7大覆議理由」外,政院發言人陳世凱表示,如果認真研讀覆議理由書,還可以找到更多窒礙難行的原因(理由)。不過,「第8個理由」並沒有寫在覆議理由書。

這個理由就是,在修法之前,民進黨定調:「表決可以輸,論述不能輸」。在立法院表決攻防的戰場之外,開啟「論述戰」第二戰場,而且大有斬獲。

年輕人站出來了,反對藍白修法的「青鳥行動」,在立院外的抗議活動,最多有7到10萬人,聲勢浩大。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日前表示因國會改革修法,促使不少年輕人,開始產生挺綠、討厭藍白的民意變化。

王義川先稱,是以手機訊號辨別集會人群差異大數據,後來又改口說是「用膝蓋想的」,得出的結論。但無論如何而來,這個民意變化是「真的」。

2024大選,民進黨只得到4成民意支持。但是國會改革法案的攻防戰,卻為綠營不用在施政方面做出新成績,就可以得到,年輕民意回流支持的「天賜良機」。

現在,當然要提覆議案,繼續在國會改革法案議題上,乘勝追擊,擴大爭取民意支持的戰果。接著,還會有釋憲。以及本屆立委就任滿1年,明年2月開始的立委罷免大戰。

而未來,綠藍白3黨,圍繞著國會改革修法議題,所衍生出的論述大戰,民意動員角力中,最終將會對決在「2大關鍵點」。

一是綠藍白要論述攻防,國會改革修法,藍白立委是不是「高危險群體」(藍白兩黨)?是不是「裡應外合」賣台害台之舉?

二是3黨要論述攻防,修立法的結果,是否是看齊民主國家國會制度,具有防弊揭弊的十足正當性?

【「裡應外合」、「高風險群」論述戰】

當國會改革法案,在立院審議時,場外青鳥抗議的理由,除了不滿程序中,黑箱、不討論、沒收民主,最有號召張力的指控,就是藍白2黨「裡應外合」。

而早在5月3日,民進黨團舉辦,「藍白合作賣台、國會香港化定型」記者會。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嚴詞批評,藍白聯手賣台,沒收國會、民主及憲政體制,無所不沒收。台灣香港化是定格的,且越來越嚴重,絕對是國家危機。

5月20日,柯建銘在黨團記者會中,再度向立法院長韓國瑜喊話,要求第二天繼續審議國會改革法案的院會,應該暫停,休息協商。柯質疑,為何要急著通過國會改革法案?是否已接獲中共交代,要求限期完成?並言稱,「堡壘很堅固,從內部破壞開始」。

國會改革法案5月28日三讀通過後,有人就開始釋放訊息,「尋找堡壘內的敵人」。6月4日,「資訊戰專家」、民進黨男性不分區排第一的立委沈伯洋,接受自由時報訪問時表示:

「台灣應該要有一個應對中國的作戰中心,評估中國在政治、經濟上如何滲透及可能間諜行動,對國內「高風險群』進行控管」。

沈伯洋提及:「『高風險群』有幾十萬人,一開始就要管好,要讓這些人知道自己是高風險,有些事不可以做。現在的問題是,台灣有哪個單位專門負責第五縱隊?判斷哪些人是中國在地協力者」?

雖然,「第五縱隊」一說引發爭議後,6月11日,沈伯洋在立院總質詢時,修正了自說法表示「第五縱隊只是個假議題」。但是,對「高風險群」則堅持不放。

在臉書發文及受訪時,解釋他起初說的是,「第五縱隊是問題,但難認定,應該以風險高低來看,風險高需要控管,例如立法委員」。並且白紙黑字地強調,「我從頭到尾立場都一樣,風險高低才是重點,而且立法委員是最高風險。應該要管制。」

這位「資訊戰專家」,不僅清晰地定調「立法委員是最高風險」。還帶頭付諸行動,向「高風險群體」宣戰。

民進黨中央啟動的「反濫權、護民主」巡迴宣講,第一場6月14日,在花蓮的首戰中,沈伯洋便領軍登台。向他口中「高風險群」,開了有指標意義的「第一槍」。

沈伯洋指控,傅崐萁、黃國昌通過的法案(國會改革),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更可怕的,傅、黃2人有一套整體計畫,以立法權來「掏空台灣」,將國家徹底毀滅。

因為,過往編列預算都是行政院的職責;但是,現在全部改成立法院決定」,甚至是都交給黃國昌、傅崐萁決定。

沈還舉例論述:「假設他們今天訂一個法案,要求我們得花10兆、在10年內從北京蓋一條通台北的鐵路,通過之後行政部門就要做欸!請問有道理嗎?」

「高風險群」、「裡應外合」、「沒收民主」、「台灣香港化」,從現在到明年2月開始的立委罷免戰,都將是政治熱門詞。國民黨、民眾黨可能如何接招?

【國會改革正當性、用法適格是關鍵】

多數民意支持國會改革,卻有不少民意質疑修法過程黑箱,有過度擴權反民主。藍白2黨,尤其國民黨以為「有說清楚」,但民眾其實「沒聽清楚」。

重新成為立院第一大黨的國民黨,可以主導議事,並一再贏得表決戰,但恐怕陷入,只贏面子,卻輸裡子的長期耗損中。民意支持度和好感度持續下滑。

推動近6成民意支持的國會改革法案,但《美麗島電子報》5月國政民調結果(5月21—23日調查),國民黨政黨好感度,比4月,下降3.0%,為32.9%。更比2月,新國會開議時的37.5%,下滑了4.6%。

負向評價,國民黨5月則創下新高,達57.3% ,比4月暴增7.6%。與2月時的48.1%比較,則增加了9.2%。

而在立院挫敗的民進黨,5月的政黨好感度為46.1%,比起4月增加2.6% ;負向評價,5月為45.0%,比4月 減少0.9%。

這樣的民意流動,證明國民黨在新國會中,人頭多過民進黨,主導議事和表決贏了,但論述贏不過綠營。整體表現,也沒有達成,使國民黨立委席次大幅增加的民意期待。

首先,在未來曠日持久國會改革論述戰中,藍白陣營必須首先說清楚,國會改革修法,立委和立院的質詢權、調查權及聽證權,以及相關處罰規定,是否與美歐民主國家的國會權力相同。有無超出它國國會權適用範疇,有無超出它國國會制度相關裁罰刑度。

其它民主國家普遍有的國會權力,台灣也應該有,且無濫權濫罰,才能證明立法的必要性,和「追求符合民主進步價值」的正當性。而非居心叵測,只為政治鬥爭,和為難修理執政黨。

目前,藍白2黨成國會多數,但僅少數幾個立委,敢真爆料、真揭弊,或以專業議事說理,爭取到中間和年輕選民認同。其他一些新科藍白立委,除了表決外,監督和揭弊力,和社會影響力,恐怕還在一些有分量的名嘴之下。

此外,覆議案若被立院否決未過,在國會中被適用時,藍白立委更要審慎和專業使用新法。要用修法而得新增立法職權,做出讓選民有感,防弊揭弊,監督行政權的具體成效。

而非拿把「新刀」亂比劃,討同溫層掌聲。只為表演戰力,卻沒戰績戰果,反而會失分流失民意。

新國會新科立委,有些以為講話大聲就是有戰力,把官員當狗一樣呵斥修理。卻不懂輕聲說重話,多做功課拿證據、數據,用講道理,來爭取到同溫層以外的民意,才是有效真戰力。

民進黨之所以,短短8年成為雙少數執政政黨,就是因為濫用權力。在野黨雖然聯合成多數,若不當濫用新取得的國會權,出格出包,可能殺敵800,自傷1000。

只有讓民眾普遍認同,國會改革修法的十足正當性,並且驗證在揭弊、防弊有用,才能證明國會改革,是為幫台灣政壇貪腐「去風險」,而非「高風險」。

【結局】

黃國昌2016當選新北區域立委,「罷昌案」2017年12月16日,投票未過。3Q陳柏惟2020當選台中區域立委,「罷Q案 」2021年10月23日,投票罷成。這場國會改革修法引發的政治大戰,最終結局,可能也要到明年10月後才能落幕。

覆議案應該過不了,接著的釋憲案大概率會過,但這不代表真正輸贏。綠藍白3黨,經過國會改革論述大戰,誰能得到更多民意支持,才是真正贏家。

明年10月後,民進黨有可能,立委罷免戰後,多1、2席立委成第一大黨,甚至單一多數黨。藍白也可能,贏得論述戰,經此一役民意基礎變更多更穩,反而多了2028的一絲機會。

而綠對藍白2造陣營,最大敵人其實都是自己內部。一邊以為「抗中保台」得心應手,一邊以為國會多數人多力大,但都要小心用力不當。

到底是為了揭弊防弊,為台灣政壇貪腐「去風險」?還是背後有特別目的「高風險」行為?

這場圍繞著國會改革修法的論述大戰,直到明年底,才能分出勝負輸贏。3黨都要小心「衝太快」,不拼民生拼政治,讓民意反彈,而大翻車的「高度風險」。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賈程年/黃國昌的「茅廁求官記」


名家論壇》鈕則勳/國會改革延長賽 考驗韓國瑜能否更上一層樓


名家論壇》蕭徐行/國民黨們 民生議題比監院存廢重要!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