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0°
( 32° / 28° )
氣象
2024-10-12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藍綠如何擺脫統獨論戰困境

名家論壇》韋安/藍綠如何擺脫統獨論戰困境
近日,賴清德總統的「祖國論」以及雙十國慶演說內容,引發不少討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在十月五日的國慶晚會上,賴清德總統在致辭中提出了「祖國論」的概念,指出113年的中華民國,其實只存在於75年歷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及75歲以上國民的「祖國」。這番話引發了泛藍陣營的多元反應。

部分藍營人士對賴清德的言論表示肯定,認為他向中華民國靠攏,展現了對中華民國的認同。然而,也有泛藍人士質疑賴清德的說法,批評這只是另一種升級版的「兩國論」。原本答應出席國慶典禮的前總統馬英九,因質疑賴清德提出「新兩國論」,最終拒絕參加。

一、應給予賴清德掌聲與信心

有人質疑賴清德的動機,但這些質疑或許過於複雜。賴清德提出「祖國論」,向中華民國靠攏,並認同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國家,實際上等同於他公開承諾不推翻中華民國,也不試圖建立「台灣國」。這樣的表態相當於放棄「台獨立場」。因此,應給予他支持、鼓勵,強化其改變的信心,而非持續批評、質疑或懷疑其動機。若一味指責,將使他別無選擇,甚至可能被迫走向更對立的立場。

國民黨長期以來以反對為主,從自身立場出發維護兩岸關係的掌控權與話語權,將其視為「獨門生意」及政治武器來打擊民進黨。結果,越反台獨,台獨與台派的實力反而愈加壯大。民進黨在兩岸交流上缺乏參與與進步空間,聽不到掌聲,只剩歇斯底里的指責與謾罵,導致其只能朝反方向努力,並用激烈手段回應國民黨。

雙十國慶本應是家庭團聚的時刻,卻因藍綠對立而成為「家門不幸」,激發出藍綠統獨的口水戰,讓老百姓仿佛目睹街頭幫派鬥毆,感到無奈與厭煩。這場持續了30多年的論戰,讓年輕世代對「藍綠惡鬥」極為反感,認為「擁有權力的老人忙著打架,無心為小草們設想未來」,結果小草們的唯一選擇只能是柯文哲。

二、台灣前途與蔣經國時期的啟示

台灣的未來不僅依賴自身實力的提升,也受國際環境變動的影響。回顧過去,蔣經國在面對嚴峻外部環境時,專注於經濟發展,展現出化險為夷的智慧。藍綠兩黨若能借鑑蔣經國應對困境的策略,便能找到擺脫意識形態泥淖的路徑。

△將困境轉化為機遇

1970年代,中華民國被迫退出聯合國,陷入國際孤立,蔣經國認清「國家首重自立自強,自助人助」的重要性,推動十項建設,並在1980年代成立台灣第一家半導體公司聯電,奠定強勁的經濟基礎。1979年台美斷交時,台灣因政府專注提升產業與國防實力,逐漸成為全球科技強國。今日台灣的經濟成就,無不受惠於當年蔣經國務實政策應對國際困境的智慧。

近年來,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提升了地緣政治地位,從過去的「可有可無」變成美國及其他科技大國不可或缺的合作夥伴。蔣經國所奠定的基礎,不僅強化了國家經濟實力,也提升了外交自主性與話語權。然而,今日藍綠政黨在統獨問題上相互拉扯,陷入不必要的意識形態爭鬥,耗費大量資源。若藍綠無法如蔣經國般務實,僅在意識形態上廝殺,將錯失發展良機。

三、統獨與國家認同的「情感」與「法理」

藍綠在統獨議題上的爭論,本質上是「情感國家」與「憲法國家」的對立。民進黨強調「台灣」的主體意識,訴諸選民的情感認同;國民黨則堅持「中華民國」的憲政框架,試圖維護法理上的國家地位。然而,國民黨的「憲法國家」論述無法打動年輕世代,反而讓民進黨「台灣是我們的國家」的情感訴求更易贏得選民共鳴。

△「情感國家」的優勢

在台灣的統獨論戰中,情感往往比理性更具影響力。統獨議題涉及歷史記憶與族群經驗,讓人們基於安全感與歸屬感形成深刻的情感認同。這種「情感國家」的概念,使民進黨長期主張的「台灣獨立」更易被選民接受。每逢選舉,民進黨善於激起選民情感共鳴,以「你是選台灣的總統,還是中華民國的總統?」引導選民認同,構建「台灣優先」的共識。

相比之下,國民黨強調「中華民國」的憲法定位,對許多台灣人而言顯得冷硬,難以引起共鳴。尤其在年輕人心中,「台灣」代表的是一個親近、充滿活力的家園,而「中華民國」則多停留在法理與歷史框架,未能深入民心。

四、「情感國家」打敗「憲法國家」:跨越情感與法理的隔閡

國民黨若要突破選民局限,必須放棄否定「台灣」作為情感國家的存在,並調整其憲法國家的論述方式。憲法的意涵固然重要,但若一味強調「台灣不是一個國家」,只會疏遠民心。若能尊重民眾心中對「台灣」的認同,國民黨便能在堅守法理基礎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理解與支持。

五、「台灣派」與「民國派」:6比4的選民結構

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的長期調查,2023年,認同自己為「台灣人」的比例穩定在六成以上,而認同自己為「中國人」或「中國人和台灣人」的僅占34.4%。這樣的6比4結構,形成了民進黨在選舉中穩固的支持基礎。藍綠兩黨圍繞統獨議題的激辯,也逐漸定型在這個比例上,短期內難以大幅改變。

這樣的比例對國民黨形成了一道「天花板」。若無法突破「民國派」的4成支持基礎,便難以在選舉中取得優勢。因此,國民黨若能在「情感國家」與「憲法國家」間找到平衡,並針對選民心理調整論述方式,或可爭取更廣泛的支持。

六、國民黨:突破「天花板」並實現本土化

國民黨一直強調憲法框架中的國家定位,卻在「台灣派」選民中缺乏情感共鳴。民進黨透過「台灣優先」的情感訴求,將自身形象塑造成「愛台灣」的政黨,使選民更易產生情感聯繫。國民黨要突破這一「天花板」,須真正實現「本土化」,才能在台灣人的情感認同中佔有一席之地。早在蔣介石和蔣經國時期,國民黨便重視台籍人才的培養,以推動黨的本土化。

然而,由於黨內深藍派始終掌握話語權,台灣本土派難以真正取得主導權,導致國民黨政策論述無法以本土思維敘事,來爭取台派選民支持。若無法公平對待黨內本土藍,國民黨便難以獲得台灣的信任與認同。要真正實現本土化,國民黨不僅應吸納更多本土聲音,還應調整態度,尊重並理解台灣民眾的情感認同,而非一味以「台獨」加以批判。如此,國民黨方能拉近與選民的距離。

七、「維持現狀」:台灣最大共識與民意

在統獨問題上,「維持現狀」已成為台灣多數民眾的主流選擇。根據調查,超過八成的台灣民眾傾向於廣義的維持現狀,這一比例自1994年的71.9%增長至2023年的88.8%。「維持現狀」不僅是政治口號,更代表台灣人民渴望和平、穩定生活的共同追求。

八、老子的智慧:「無為而無不為」

「維持現狀」如同老子所言的「無為而無不為」,是一種動態平衡,讓台灣在不統不獨的基礎上,靈活應對兩岸關係與國際局勢的變化。這並非毫無作為,而是順應自然,靈活應對。若堅持此務實策略,台灣便能在變動環境中保有一席之地。藍綠兩黨應認識到,人民對「維持現狀」的支持是一種對和平穩定的需求,無論是激進的統獨立場,都不符合大多數選民意願。若政黨能尊重這一共識,則能在意識形態的拉扯中找到共同前進方向。

九、統獨論戰的終結:擺脫義和團式對立,專注共識

要擺脫統獨的「義和團」式對立,藍綠應超越意識形態,回歸經濟發展、民生改善與國際參與等核心議題。台灣民眾不需要一再重複的選舉口號,而是穩健的政策、務實的發展與穩定的社會環境。國民黨與民進黨若能放下對立,尊重多數民眾意願,共同致力於維持現狀,台灣的未來將更穩定且具發展潛力。

十、理解與諒解的重要性

兩岸關係成為台灣的難題,其根本在於內部對歷史認知的分歧,尤其在「台灣派」與「民國派」之間形成不同視角,主要體現在對抗日戰爭、十月二十五日的「光復節」及皇民身份的理解上。

首先,在抗日戰爭的看法上,「民國派」視這場戰爭為中華民族對抗侵略的光榮勝利,並以此為榮;而「台灣派」則認為這段歷史充滿矛盾,許多台灣人以日本臣民身份參戰,甚至有數萬人為日本犧牲。因此,對台灣派而言,這場「抗日勝利」並非全然光榮,反而帶有複雜的歷史記憶。

其次,關於十月二十五日的「光復節」,「民國派」將這一天視為台灣回歸中華民國的歷史時刻,象徵台灣的「光復」;但「台灣派」中有些人認為,這只是換了一個新的統治者,從日本轉為國民黨政府,並不完全符合「回到祖國」的定義,對他們而言,更像是從殖民統治轉換到另一外來政權。

最後,關於皇民身份的認同,「民國派」通常譏笑那些接受或不以皇民身份為恥的台灣人,視其為屈辱象徵;而台灣派則認為,成為「皇民」是大清帝國無力保護下的歷史產物,是無奈之選。他們甚至反問民國派,大清帝國曾統治漢人兩百多年,漢人當時同樣適應了清朝統治,並未全然反抗。

這三個例子展現出台灣內部的歷史認知分歧,凸顯台灣派與民國派在歷史記憶與身份認同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影響了兩岸關係在台灣的討論,也成為難以化解的分歧根源。若無相互尊重,且不願意理解對方因歷史經歷不同而產生的不同認知,則無法達成諒解與和解。

☆結語:自由獨立與厚植國力

台灣的統獨議題本是難以解決的困局,然而,若藍綠能放下意識形態對立,便能從中解放。以「大象無形,無形勝有形,無為而無不為」的智慧擁抱現狀,台灣可以專注於經濟與社會發展,在國際舞台上爭取更大的發言權。唯有如此,台灣才能擺脫統獨羈絆,成為真正穩定且具競爭力的國家。

賴清德總統既然認同中華民國,有機會就要好好研究歷史人物蔣介石。蔣來台後,將台灣視為中華民國的「復興基地」,帶來台灣命運的轉變。他始終堅持國家獨立與人民自由的重要性,認為一個國家若無獨立主體性,必然受制於外力,難以走出自己的最佳道路。

蔣介石的國家主體性思想亦影響了藍綠政黨的現代觀點。如今,藍綠皆應具備自尊自信,維護台灣的自主性,拒絕成為他國棋子,以保障台灣的長久利益。在此基礎上,蔣經國進一步發展經濟,使台灣實力得以厚植,讓人民生活富裕、增添自信。

在當前局勢中,藍綠政黨若能效法蔣氏的國家獨立與自主精神,以國家利益為重,對內團結,對外穩健,才能為台灣謀求最有利的未來。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徐佳馨/總統的打炒房軍令狀,誰要倒霉?


名家論壇》黃創夏/自古以來?歐洲朋友聽不懂


名家論壇》吳崑玉/推藍綠高牆、造白色巨塔 天守閣內竟是88會館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