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少女竟染「多種性病」 醫示警

不想性病上身,安全性行為是自保之道。(圖/翻攝自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18歲少女因私密處潰瘍且傷口疼痛就醫,經醫生詢問接觸史後,建議進行性病篩檢,結果意外發現「多重感染」,包括皰疹病毒、人類乳突病毒(HPV)、梅毒、披衣菌等多種病原體。其中,梅毒檢測結果顯示TPPA陽性,代表她曾感染過梅毒,這讓少女震驚不已,因為她完全沒有印象曾出現任何症狀。收治個案的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解釋,梅毒向來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其初期症狀不明顯,容易被忽略,早期的紅疹甚至可能被誤認為過敏反應,因此許多患者直到後期才發現感染。他呼籲,若曾有不安全性行為,應定期篩檢,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顧芳瑜表示,這名少女原本只是想治療私密處皰疹,沒想到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她不僅感染多種性病,甚至過去曾得過梅毒卻渾然不知。她的梅毒篩檢報告顯示TPPA(梅毒螺旋體抗體)為陽性,而RPR(快速血漿反應素試驗)為陰性,這讓她一度誤以為自己「現在感染了梅毒」。實際上,TPPA陽性代表她過去曾感染梅毒,而RPR陰性則顯示目前已無活躍感染,可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自行痊癒。
顧芳瑜進一步解釋,梅毒之所以被稱為「偉大的模仿者」,是因為它的初期症狀容易被忽略,導致許多患者在看到TPPA陽性時感到驚訝或難以接受。例如,第一期梅毒可能僅表現為無痛性潰瘍(硬性下疳),通常出現在生殖器,因為不痛,許多患者根本不以為意,且數週後潰瘍可能自動癒合;第二期則可能出現手掌、腳底或身上的紅疹,但由於這些紅疹會自行消退,患者常誤以為是普通過敏或蚊蟲叮咬所致。此外,部分患者若曾服用四環黴素(如多喜黴素 Doxycycline)來治療痘痘,由於該藥物也可治療梅毒,就可能無意間「順便治癒」了梅毒,但血液檢測仍會顯示過去的感染紀錄。
除了梅毒,該名患者還同時感染HPV,且檢測結果顯示她體內帶有多種高風險病毒型別。由於HPV與子宮頸癌、菜花(生殖器疣)密切相關,儘管部分感染者能靠自身免疫系統清除病毒,仍建議高風險族群接種HPV疫苗,以降低未來發病風險。至於最初讓少女就醫的「生殖器皰疹」,則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性病,雖然無法根治,但可透過抗病毒藥物(如 Acyclovir)緩解症狀並降低傳染風險。
顧芳瑜提醒,許多性病在早期可能毫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到容易被忽略,因此沒有明顯不適並不代表未受感染。建議有性行為的民眾定期進行性病篩檢,尤其是有多重性伴侶或曾發生不安全性行為者,更應該每3至6個月篩檢一次,以確保自身與伴侶的健康。
相關新聞
梅毒去年增9738人!女感染症狀不明顯 男女染病比例懸殊
2025高中生最愛 4大好就業隱藏版黃金科系
避免急診壅塞!全國部屬醫院加開類流感、腸胃炎門診夜診
最新生活新聞
-
-
大甲媽祖遶境 雲林榮服處為榮民眷送愛祈福 傳遞溫暖
(57 分鐘前) -
南台別院安樂富有講座 邀東昇空調曾清旭父子分享正能量
(1 小時前) -
屏東榮服處×美和科大簽署策略聯盟 深化多元合作
(1 小時前) -
企業注意!節能設備補助申請5/31截止 4/11臺南說明會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