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核潛艦試航忘關艙門 嚴重浸水險成廢鐵

印度首艘國產核動力潛艦「殲敵者號」(INS Arihant)。(圖/翻攝自deepanshuS27 X帳號)
[NOWnews今日新聞] 國造防禦潛艦(IDS)原型艦「海鯤號」4月展開海試,力拚在今年11月交付海軍。面對中國軍事威脅,印度也發展潛艦國造,印度首艘國產核動力潛艦「殲敵者號」(INS Arihant)在試航時因為人員疏失忘記關外艙門,導致船身嚴重浸水,導致長達個月在船塢維修,無法出海。
向俄國租借潛艦問題多
為了威嚇中國與巴基斯坦,印度在1998年發表核原則草案,印度軍方將發展戰略轟炸機、陸基彈道飛彈與核潛艦的「戰略鐵三角」。印度採取自製與租借並行的方式建構核子潛艦艦隊,先是藉由向俄羅斯租借核潛艦,以累積先進潛艦操作經驗,再開始自製殲敵者級(Arihant)核潛艦。
不過,印度籌獲核潛艦一波三折,印度2012年向俄羅斯租借1艘阿古拉(Akula)級核潛艦,租期10年。這艘潛艦被稱命名為「查克拉號」(INS Chakra,又譯為戰神號),2008年11月,這艘潛艦在日本海測試發生嚴重安全事故,導致20名俄羅斯海軍死亡,俄羅斯隱暪事故將潛艦出租給印度。
俄羅斯日益低落的國防工業品質不只在「查克拉號」在服役前造成風波,服役後短短一年內,2012年底就有消息傳出該艦上若干重要部件發生問題,需要維修更換。2027年10月,「查克拉號」在孟加拉灣的維沙哈巴南(Visakhapatnam)港口停靠時發生碰撞意外,導致聲納導流罩損壞。在2021年5月,印度海軍將「查克拉號」除役,歸還俄羅斯,比原訂租期10年租期、2022年到期提前1年。印度方面指出,提前歸還「查克拉號」是因為推進系統越來越不可靠、維修越來越困難。
國造核潛艦忘關艙門釀大禍
印度在1990年代開始推動國造核潛艦計畫,但核潛艦用反應器技術一度難以突破。俄羅斯因冷戰解體缺乏資金,開始轉移更多核能工業所需的關鍵技術與能量。1999年,印度巴巴核能研究中心(BARC)在俄羅斯的協助下於邁索爾市建立濃縮鈾提煉廠,並簽署1000MW輕水反應器的技術合作協定。
2009年7月26日,印度首艘「先進技術潛艦」(ATV)原型艦在維沙卡帕特南的造船廠舉行下水典禮,並命名為「殲敵者號」。2014年12月15日,「殲敵者號」首度離開维沙卡帕特南港展開試航。2016年8月「殲敵者號」正式服役,服役後印度成為擁有陸、海、空核子打擊能力的國家,也是全球第6個有能力生產核潛艦的國家。殲敵者級能攜帶射程超過3000公里的「烈火-3型」(Agni-III)彈道飛彈,印度海軍預計未來10年將建造5艘殲敵者級核艦。
印度也在開發射程5000公里以上、最大飛行速率24馬赫的K-5潛射洲際彈道飛彈(ICBM),以及射程6000公里等級的K-6潛射洲際彈道飛彈,能攜帶多目標重返大氣層載具(Multiple Independently targetable Re-entry Vehicle,MIRV)。
「殲敵者號」雖然是印度首艘國產核動力潛艦,但由於能力不足,許多技術仍由俄羅斯支援,俄國又對許多關鍵技術保密,導致印度在維修「殲敵者號」上需比平常花費更多時間。
根據印度媒體《印度教徒報》2018年1月8日報導,印度海軍消息人士指出,「殲敵者號」10個月前在試航過程中,疑似人為疏失沒將外艙門關緊,讓海水湧入船內,導致許多管道必須被切開或更換,何時能夠修復仍是未知數,嚴重的話恐成一堆廢鐵。
由於當時印度與中國正因在不丹境內爭議領土都克欄(Doklam,中國稱之為洞朗)發生衝突,所以印度隱瞞了「殲敵者號」受損癱瘓的消息。「殲敵者號」也被拖到位於船艦建造中心(Ship Building Centre)的乾塢進行修理,試圖遠離公眾視線。
由於「殲敵者號」的事故,在2017年11月19日舉行的殲敵者級二號艦下水典禮十分低調,原定的隆重儀式遭到取消,只有國防部長與數位海軍高官參加。經過數月維修,在2018年8月11日和12日,「殲敵者號」在維薩卡帕特南海岸附近進行K-15潛射彈道飛彈試射,正式宣告重回戰備。

相關新聞
王婉諭稱是「時力過去式」 黃國昌怒嗆:一天到晚蹭我是蹭什麼
空軍新購F-16V出廠交機 機號「6831」雙座機帥氣亮相
柯文哲延押!陳佩琪不捨喊「讓他平靜的走」 黃國昌做這件事送暖
最新生活新聞
-
-
大甲媽祖今晚起駕 9天8夜徒步遶境台中彰化雲林嘉義
(3 小時前) -
大甲媽祖遶境進香 60萬信徒恭送起駕
(3 小時前) -
臺灣祭芒果醬首日打頭陣 萬人嗨翻大灣音樂熱浪爆表
(3 小時前) -
2025/04/04 空氣品質說明(22:00)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