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精男堅稱曾讓妻懷孕」 醫師這樣說

結紮術前竟查無輸精管「男堅稱曾讓妻懷孕」。(示意圖/pixabay)
[NOWnews今日新聞] 一名男子到診所準備接受結紮手術,沒想到術前檢查時,醫師竟發現他的輸精管「消失了」,進一步檢查後確診為「無精症」。但尷尬的是,該男子卻堅稱妻子曾懷孕過,讓診間氣氛微妙。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顧芳瑜說明,雖然目前無確切案例,但後天萎縮的可能性仍不能完全排除。
收治該名患者的顧家醫療總院長顧芳瑜表示,這名病患來求診時,原本只是單純想結紮避孕,由於結紮手術需先確認輸精管的健康狀況,但在觸診時意外發現摸不到輸精管,懷疑可能是天生的「輸精管萎縮」,因此建議對方進一步檢查精蟲狀況。結果證實,該男子患有無精症。
這項診斷結果引發現場微妙氣氛,因為該患者堅稱妻子曾懷孕,只因當時夫妻認為時機不適合,選擇終止懷孕。面對這明顯矛盾的情況,顧芳瑜必須謹慎處理,以免引發患者與配偶間的關係危機。他表示,「雖然目前無確切案例,但後天萎縮的可能性仍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回應既保留了醫學事實,又給予患者婚姻關係一個緩衝空間。
針對無精症,顧芳瑜解釋可分為兩種主要類型。第一種為阻塞性無精症,指精子通道受阻,如輸精管先天缺損或因感染、手術造成阻塞。這類患者的睪丸功能與荷爾蒙水平通常正常,可透過「睪丸取精術」取出精子進行人工受孕。第二種為非阻塞性無精症,通常與睪丸功能異常或基因缺陷有關,導致精子生成困難,某些基因突變仍可能有治療機會。
顧芳瑜指出,該案例患者的睪丸功能仍正常,表示睪丸可能仍能產生精子,即使確診無精症,仍可考慮「睪丸取精術」以進行人工生殖。他同時提醒,無精症通常沒有明顯症狀,許多男性直到備孕多年未果,或因其他原因才發現問題。
顧芳瑜建議,特定族群應考慮主動檢查,包括:長期備孕無果者、曾有生殖器手術史者、家族中有不孕症或睪丸功能異常病史者,以及青少年時期未經歷正常發育者。他強調,若有生育計畫,應及早檢查精液分析,確認精子數量與品質,避免錯過黃金生育期,即使診斷出無精症,現代醫療技術仍提供多種解決方案。
相關新聞
Gmail「這封信」千萬別點開 信用卡秒被盜刷
北台灣空氣品質紅色警示 國健署呼籲民眾減少外出!尤其這4族群
主動脈剝離不只胸痛!背部劇痛也是警訊 有10大症狀速就醫
最新生活新聞
-
-
南市消火宣導奏效!清明連假墓地火警案件減少有感
(5 小時前) -
南市17處公設民營托育機構及18處定點臨時托育 開啟友善育兒新氣象
(5 小時前) -
人間國寶陳三火獨闢蹊徑「以摃代剪」,讓剪黏走入藝術與生活化
(5 小時前) -
潔牙好習慣健康常相伴 全國國小潔牙觀摩南市參賽學校表現亮眼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