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19°
( 21° / 18° )
氣象
2025-04-07 | 今日新聞

名家論壇》韋安/川普的「無照手術」

名家論壇》韋安/川普的「無照手術」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世界各國的對等關稅措施,其中台灣被課徵的稅率為32%。(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今日新聞] 當唐納‧川普(Donald Trump)於2025年重返白宮,他的第二任期立即延續了熟悉的劇本:加徵關稅、孤立主義,以及對制度的輕蔑。但這一次,破壞更深,餘波更廣。川普所謂的「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不再只是國內政治口號,而是一場高風險、全面性系統干擾的行動。實際上,他已成為一位「未考執照的政治外科醫」,對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秩序動刀,進行一場毫無預警的高賭注手術。

這場自我施加的「療程」並未使美國重拾力量。相反,它瓦解了舊有同盟,削弱了全球對美國的信心,諷刺的是,它更加速了川普原本試圖抗拒的趨勢——全球多極化的興起。從歐盟到東協,從非洲到拉丁美洲,眾多國家並非轉向中國,而是集體遠離日益不可預測的美國。

一、從「遏制中國」到「避開美國」

在川普的第一任期中,全球戰略的核心問題是:「你是否與中國對立?」但進入第二任期,問題轉變為:「我們是否還承擔得起與美國站在一起?」

川普在2025年重新升高關稅戰,中國與其他國家迅速報復,這不僅引發經濟動盪,更迫使全球進行地緣戰略的再思考。這波反彈揭露了一個更深層的現實:美國已不再被視為穩定的制度錨點。結果,「去風險化(de-risking)」的政策逐步演化為「去美化(de-Americanizing)」,中等強權紛紛尋求擺脫美國不穩定性的制度緩衝。

二、政治直覺凌駕制度設計

川普策略之所以極具破壞性,在於其高度依賴直覺,而非制度。猶如一位未經診斷即動刀的醫生,他在毫無系統邏輯下隨意制定政策。關稅措施憑情緒而定,同盟關係以戲劇化語言威脅,多邊架構則被公然否定。

其後果不難預料:供應鏈中斷、物價飛漲、信任崩解。美國企業遭殃,盟邦退縮。川普以「表演政治」犧牲治理效能,而事實上,支撐國際正當性的從來是治理,而非表演。

三、川普神話的崩塌

川普曾塑造自己為救世主形象——一位能清除體制腐敗、重建偉大美國的圈外人。但他第二任期的政策揭示了真相:摧毀遠比重建容易。他不僅未重建美國,反而撕裂了社會團結,疏遠了盟友,損害了領導力的可信度。

即便是曾因稅改而擁戴他的科技與財經菁英,也開始對政策帶來的市場波動,與國家聲譽受損表達強烈憂慮。川普並不愚笨——他是個直覺銳利的戰術家。但正如那句話所說:「瘋子比傻子更危險。」他精準地破壞體制弱點,卻無意建立可持續的新秩序。

四、多極化:一種制度性的自保機制

然而世界不僅是在撤離美國,也正在學會沒有美國時如何運作。眼前出現的是一個更加分散的全球系統,多重權力中心並存、交錯互動。歐盟推進「戰略自主」、東協強化多邊平衡、非洲與拉丁美洲則實驗南南合作的新模式。

這些發展與 MRIES 模型(Multilateral Risk–Interest Exchange Strategy,多邊風險–利益交換策略)高度契合。在此架構下,國家間的合作邏輯已非忠誠於大國和意識形態,而是根據各自風險與利益進行動態交換。面對美國的政治不確定性,它們選擇制度分散化與區域合作平台的多元優化。

換言之,多極化並非價值導向的反叛,而是對系統性不確定性的理性應對策略。

五、沒有美國之後的世界?

川普的第二任期並非孤立事件,而是美國制度碎裂更深層的徵兆。這種內部結構性崩壞,將美國的全球領導角色從「常數」變成了「變數」,而不再是世界秩序的穩定核心。

對世界其他國家而言,這意味著——必須提前佈局,在一個美國不再可靠的世界中尋求自處之道。全球秩序不會因此陷入混亂,但它將以更混雜、更不均衡卻更多元的形式被重新拼組。

六、一場沒有恢復計畫的戰略手術

川普對全球體系進行的這場「無照手術」,並未療癒病患,而是迫使其他國家各自建立自己的「診所」。他以政治直覺重寫規則,卻沒有提供任何可以接替的替代方案。在這場制度真空中,像 MRIES 這樣基於「風險–利益交換」的多極合作框架,反而成為一種現實可行的全球秩序策略。

這正是川普政策的悖論:他試圖讓美國再次偉大,卻讓全世界開始學會——如何沒有美國也能活下去。

●作者:韋安/資深媒體人、高端策略顧問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 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邱師儀/馬斯克這個人


名家論壇》鄭仲嵐/川普回歸促中日韓加速合作?又或是南柯一夢?


名家論壇》邱師儀/川普通話後 小澤也不是沒牌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