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美術館典藏研究展 重現城市文化記憶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的策展手法強調多媒材的交錯運用,透過平面、立體、裝置及影像等作品交織呈現,讓觀眾體驗藝術的多重面向。(圖/新北市文化局提供)
[NOWnews今日新聞] 新北市美術館即將於4月25日正式開館,四大開館展之一的「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由策展人白適銘、共同策展人鄒婷策劃,透過館藏回溯新北市不同歷史階段的文化脈絡,展現城市共同體的成長軌跡。本次展覽以「自然/風景/邊界」及「人文/記憶/城市共同體」兩大子題,邀請觀眾一同感受新北市的豐富文化與藝術發展。展覽中展出洪瑞麟、林壽宇、張照堂、吳瑪悧、唐唐發等45組藝術家的代表作,透過不同媒材與創作手法,描繪城市景象與在地生活。

藝術家視角中的文化縮影
洪瑞麟的油畫作品《淡水風光》,透過色塊筆觸的堆疊,生動展現了淡水的獨特景觀,高低錯落的房舍與河港的浪漫風情,畫面色彩明朗鮮豔,中景河畔的椰子樹與遠景山巒間的紫色雲彩,共同營造出傍晚時分的靜謐氛圍。這幅作品不僅展現了洪瑞麟對自然景致的敏銳觀察,也反映了淡水在臺灣藝術發展歷程中的重要地位。
唐唐發的《芭蕉菜奇雅》則透過寫實又充滿趣味性的手法,呈現傳統市場攤販的熱鬧景象。作品結合木桌、鐵鉤、帆布、菜籃等現成物,以及仿製生鮮魚肉、蔬果的繪畫,營造出逼真的市場攤販。此系列源自藝術家自2014年展開的「市場擺攤計畫」,他將藝術帶入傳統市場,以擬真的生鮮繪畫擺設於攤位,邀請觀眾觀賞交流,模糊藝術與日常生活的界線,讓藝術真正融入市井文化。

吳瑪悧的《重建一立方公分土地 需要100年》則是一件關懷環境的裝置藝術作品。藝術家以數組90公分高的木夾容器排列於展場地面,形成「重建1cm³土地需要100年時間」的字樣造型,並填滿培養土。觀眾步入展區時,能沿著斜升的文字角度閱讀這段發人深省的信息。作品不僅拓寬了雕塑的定義,也提醒人們珍惜土地資源,喚起對環境保護的意識。

多元媒材交錯 展現藝術無限可能
「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的策展手法強調多媒材的交錯運用,透過平面、立體、裝置及影像等作品交織呈現,讓觀眾體驗藝術的多重面向。展覽不僅展現藝術家對城市記憶的詮釋,也帶領觀眾回顧自身與土地的連結,感受新北市豐富多元的文化歷史。
新北市美術館將於4月25日正式開館,除了「往來/照見」典藏研究展外,還將推出其他三大開館展覽,帶領觀眾深入探索藝術的多元樣貌。誠摯邀請民眾一同開啟屬於這座城市的全新藝術篇章。
相關新聞
郭婷筠爆「老公愛在廁所DIY」!她浴室慘滑倒 還抱病打4筒點滴
國泰金首季EPS 2.17元!子公司獲利強 壽險、銀行、投信全創紀錄
廣末涼子被裁定羈押10日!抓傷護理師慘遭拘留 演藝活動全暫停
最新生活新聞
-
-
用實力撐起每一秒畫面 玄奘大傳系再次完成高規格賽事現場直播任務
(47 分鐘前) -
信義房屋三人好服務 新北傑出經紀人員肯定
(49 分鐘前) -
協助企業度過挑戰 竹北國稅局:113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期間展延
(53 分鐘前) -
房市/找高CP宅 信義房屋:現在正是好時候
(57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