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0°
( 21° / 20° )
氣象
2025-05-07 | 今日新聞

面對非自然死亡 議員:中市府該先伸出手了

面對非自然死亡 議員:中市府該先伸出手了
中市非自然死亡事件社群熱議,議員強調市府不能再以被動宣導為主,必須主動出擊並建立分齡支持機制(圖/柳榮俊攝2025.5.7)

[NOWnews今日新聞] 台中市非自然死亡事件社群熱議,議員張玉嬿、謝志忠、王立任、黃守達議員今(7)日質詢指出,背後反映市民對城市安全與心理防線的深層焦慮,心理健康制度存在破口,需要加強對應資源,議員強調市府不能再以被動宣導為主,必須主動出擊並建立分齡支持機制,讓每一個有需要的人都能被接住。

張玉嬿指出,「浮屍之都」、「台版米花市」等社群戲謔語不斷,113年台中市自殺死亡人數中,首次通報即死亡者有235人,占比超過六成,代表多數個案無法及時獲得協助。此外,市府提供的心理諮詢服務也存在結構性問題,有57.97%的個案僅接受一至兩次諮詢就中斷。她提出市府應主動建立心理支持不中斷制度,針對中斷諮詢者進行回訪,建立穩定支持與追蹤機制。

她表示,目前市府雖設有「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與「長者心理諮詢服務計畫」,但面對心理困擾的青少年族群,卻尚未有專屬對應策略。她強調,心理問題會隨年齡結構變化而不同,不能同一套方案套用所有年齡層,應根據風險與原因調整資源配置。

許多身心症患者之所以未就醫,是因為缺乏「病識感」,張玉嬿進一步建議,市府的宣導不能只依靠傳統講座或常見的FB、IG等平台,而要深入各年齡層的生活圈,包含社群threads、Dcard、plurk、X或是校園與職場,並強化跨局處整合,主動出擊建立高風險預警名單。

議員要求,市府應盤點現行心理健康服務在觸及高風險族群不足的缺漏,並強化「分齡宣導、制度追蹤、主動介入」三大面向,讓心理防線不再只靠個人求救,而是由市府先伸出援手,不再被動等待,同時將人力、制度與資源的破洞全面補齊,真正接住每一個正在下墜的人。

衛生局指出,市府已統籌成立跨局處「心理健康促進及自殺防治委員會」,結合衛生局、教育局、民政局、社會局等局處及心理、精神專家,定期召開會議,滾動式修正相關策略,強化自殺防治作為。自殺問題為全國共同課題,台中市從108年至112年標準化自殺死亡率已從每十萬人12.5人降至12.3人,為六都降幅第一。衛生局透過落實自殺防治通報制度、推廣「心情溫度計」篩檢工具等方式,及早發現高風險個案,並即時轉介心理與醫療資源,降低首次通報即死亡之比率。

衛生局表示,市府目前提供多項免費心理諮詢服務,包含定點諮詢服務、15-30歲青年支持方案、15-45歲青壯世代支持方案、孕產婦心理健康促進計畫,以及長者到宅心理諮詢服務,並針對高風險族群加強篩檢與主動關懷。

此外,台中市持續佈建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今年已設置6處據點,配備社工、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職能治療師等專業人力,主動提供多元自殺防治與心理支持服務。



相關新聞


首批澳洲進口豬肉驗出萊克多巴胺 中市全面應對


霧峰林家參觀人數遠遜板橋 觀旅局長:蘋果與芭樂難相比


中捷「科工軸線」 議員要求先進行可行性評估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