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28°
( 29° / 28° )
氣象
2025-07-10 | 今日新聞

名家》鄭仲嵐/安倍逝世 夫人發揮影響力

名家》鄭仲嵐/安倍逝世 夫人發揮影響力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遺孀安倍昭惠。資料照。(圖/記者鄭婷襄攝)

[NOWnews今日新聞]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於7月8日遇刺身亡屆滿三週年。除家鄉山口縣長門市舉行追思會外,安倍遺孀昭惠夫人與自民黨前經濟安全保障擔當大臣高市早苗亦出席致詞。昭惠夫人表示:「安倍能安心為國家努力工作,皆因有在地鄉親們的支持,助其贏得選舉。」

昭惠夫人隨後於社群平台發布掃墓畫面,引發不少網友追悼留言。事實上,自安倍晉三及其母親洋子相繼逝世以來,昭惠夫人已然成為安倍家的現任代表。加之安倍的胞弟岸信夫因病退出政壇,由政壇經歷尚淺的兒子岸信千世接棒,更需要安倍昭惠為其拉抬聲勢。

此外,安倍昭惠這幾年親自前往美國拜會前總統川普、前往俄羅斯會見蒲亭,亦兩度應邀訪台並與賴清德總統會面等,其外交手腕不遜於一流外交官。安倍昭惠憑藉其獨特的親民、自由奔放形象,確實打破了過去日本傳統第一夫人的框架,同時也成為傳遞安倍政治理念的精神領袖。

善用「柔性外交」的力量

回顧過去安倍執政時期,昭惠夫人經常形影不離地伴隨出訪,發揮了「柔性外交」的獨特力量。她透過參與出訪國家的社會活動、關心教育及環保議題等,為安倍晉三累積了相當程度的人脈與好感度,這樣的效應在安倍逝世的昭惠夫人出訪仍能看出。

特別是在今年5月底昭惠夫人訪問俄羅斯時,總統普丁也難得展現鐵漢柔情,感嘆道:「我對晉三深表感謝,他對俄羅斯與日本間的合作發展與貢獻,我從未有片刻忘記。」這番話讓一旁的昭惠夫人不禁落淚。俄羅斯總統府發言人佩斯科夫更稱昭惠夫人是「修補(俄日)關係與重啟對話不可或缺的人物」。

除此之外,美國前總統川普也對昭惠夫人讚譽有加。他不僅在重新當選後火速邀請昭惠夫人前往其私人莊園,更多次稱讚安倍晉三是「人生摯友」。對比現任首相石破茂因其樸實談吐和不打高爾夫球的習慣而相對受到川普冷遇,甚至讓石破茂在訪美時,不得不緊急請出安倍御用口譯幫忙,希望能藉此營造「安倍時期」的談話氛圍,這都凸顯了昭惠夫人所能帶來的特殊連結。

聯繫「安倍遺產」的橋樑

安倍晉三一生確實留下不少政治遺產,從貨幣寬鬆的「安倍經濟學」、自衛隊的修憲議題、外交政策的「自由開放的印太戰略」,乃至於「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等觀點,在其過世後仍影響深遠。台灣不少學者與智庫也成立「安倍晉三」研究中心、甚至組織相關旅遊團,這些都成為昭惠夫人訪台的主要原因。

外界雖曾臆測昭惠夫人是否有「從政」的意圖,然而,與其在這個年紀以素人之姿投身選舉,不如在幕後持續提拔過去安倍欲栽培的新世代,並為其提供建議與支持。縱使不擔任公職,昭惠夫人與政界的影響力依然深遠,無論是她的發言或動向,都是媒體關注的焦點。這種「無政治身分卻十足政治影響力」的模式,反而產生更卓越的效果。

安倍生前在自民黨內擁有強大影響力,其「安倍派」雖已解散,但人脈和理念仍在。儘管曾受到政治獻金流入私用的醜聞衝擊,但未來舊安倍派捲土重來仍大有機會。屆時,昭惠夫人將如同精神領袖般,持續穿梭於各政治人物之間,已然是「安倍遺產」的聯繫橋樑,也是自民黨草根派的重要象徵。

安倍晉三生前當然不乏爭議,但隨著他的離世,不可否認其政策和理念透過昭惠夫人,持續在日本與國際政壇迴盪。昭惠夫人透過其個人魅力和行動,讓安倍的影響力得以延續,甚至在某些方面產生新的共鳴,這或許是生前的安倍晉三自己都始料未及的。這位「非典型」的前第一夫人,仍將在未來的政治圈激發各種效應。


●作者:鄭仲嵐/駐日本東京記者。1985年生。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過去任職台灣的電視臺,現定期供稿給BBC中文、德國之聲中文與鳴人堂、關鍵評論網等台灣媒體。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相關新聞


名家論壇》賈程年/大罷免應看成賴清德的期中選舉


名家論壇》徐佳馨/穩定幣X房地產,能擊出新火花嗎?


名家論壇》黃創夏/大罷免竟成「呂布」的成功?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