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1 | 今日新聞

中醫師提醒,濕疹可能是體內失衡的反應,長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導致焦躁、失眠及自信心下降。(示意圖/記者張志浩攝)
濕疹不是單一皮膚病!中醫:是身體警訊

中醫師提醒,濕疹可能是體內失衡的反應,長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導致焦躁、失眠及自信心下降。(示意圖/記者張志浩攝)
[NOWnews今日新聞] 台灣夏天潮濕悶熱,皮膚問題也一再出現。許多患者也感嘆,癢到不行的濕疹怎麼擦藥都沒用。而中醫師提醒,濕疹可能是體內失衡的反應,長期不僅影響生活品質,也可能導致焦躁、失眠及自信心下降,也就是說濕疹不是單一皮膚病,而是身體警訊。
新悅中醫診所中醫師陳威震提到,從西醫觀點來看,濕疹屬於皮膚炎的一種,常見症狀有紅腫、脫屑、劇癢、水泡,甚至皮膚滲液與結痂。醫師指出,引起濕疹的因素很多,包括遺傳性過敏體質、環境刺激,如塵蟎、花粉、化妝品等,或氣候變化,甚至壓力與情緒波動也可能是誘發因子。
陳威震說,中醫則將濕疹歸類為「濕瘡」,認為其發病機制多與風、濕、熱三邪相關,尤其當體質偏虛、脾胃功能不佳時,更容易成為濕疹的溫床。
不過,也因為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濕疹的治療會根據個人體質與病程長短進行分類。陳威震表示,「濕熱型」會有皮膚紅腫灼熱、滲液多,伴有口苦、尿黃、大便黏膩等狀況。
陳威震說,「脾虛濕盛型」則多見於腸胃虛弱者,常有疲倦、腹脹,皮膚紅腫但滲出不多。另外,「血虛風燥型」常見於慢性濕疹患者,會有皮膚乾燥脫屑、暗沉發癢,甚至抓破流血,且冬天特別嚴重。
陳威震也說,針對不同證型,中醫會選擇相應藥方。中醫師提到,想要真正改善濕疹,除了用藥與針灸,日常生活的調整更是關鍵,包括飲食清淡,像是少吃辛辣、油炸、海鮮、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另外,健脾去濕食療。陳威震推薦,薏仁赤小豆湯、茯苓山藥燉雞,有助祛濕補氣。至於作息規律、情緒穩定也需留意,避免熬夜與壓力,可能容易加重濕熱內生。
陳威震認為,也可做好皮膚保溼,避免搔抓造成傷口感染。
相關新聞
北投國中女子壘球隊17人爆食品中毒!嘴唇發麻送醫 衛生局曝情況
明天還有一天考試!專家教「今晚可做2件事」:先把自己穩定
國中女壘隊疑食品中毒!疾管署:不支援流病調查 初判非病菌引起
最新生活新聞
-
-
中科招商輔導低碳產業群聚 建構綠色科技創新生態系創造永續新典範
(6 小時前) -
臺東榮服處感謝雪中送炭關懷協會捐助學子助學金
(6 小時前) -
臺南市公部門暑期工讀成果競賽落幕 青年展現市政服務活力
(6 小時前) -
臺南市首辦早期療育共識營 凝聚跨領域合作力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