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
33°
( 35° / 28° )
氣象
2025-07-23 | 今日新聞

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暴增!疾管署示警

中國廣東「屈公病」疫情暴增!疾管署示警
疾管署針對部分國家因屈公病,調整旅遊疫情警示。(圖/記者張乃文攝)

[NOWnews今日新聞] 近日國際間屈公病疫情嚴峻,疾管署今(23)日提到,全球已累計逾25萬例病例,世界衛生組織22日緊急呼籲各國採取行動。而針對屈公病旅遊警示,亞洲以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爆發疫情,已2600例,且在澳門等出現境外移入。目前對於中國廣東省、菲律賓、印尼等國採取第一級旅遊疫情建議,巴西等為第二級。而目前國內「屈公病」疫情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截至7月22日累計15例。

疾管署表示,近期國際間屈公病疫情嚴峻,全球今年迄今已累計逾25萬例病例,世界衛生組織已於7月22日緊急呼籲各國應採取行動。目前以美洲疫情最為嚴峻,病例主要分布於巴西、玻利維亞及阿根廷等國。

亞洲部分,疾管署說明,印度今年逾3萬例病例,中國廣東省佛山市爆發疫情迄已逾2600例病例,因境外移入衍生所致,並於澳門等地出現移入病例,多省市已提醒民眾注意防範措施。

至於歐洲,法國今年已累計30例本土病例,799例境外移入病例,疫情已傳播至本無疫情地區,義大利報告1例本土病例,歐洲往年病例多發生於7至8月,今年卻異常於6月提早發生。

疾管署提到,為因應全球屈公病疫情,疾管署已於國際港埠加強屈公病防範宣導及發燒篩檢,並針對入境有症狀或蟲媒傳染病流行地區旅客,執行TOCC(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評估、採檢、衛教及提供防蚊液等檢疫措施。

疾管署提醒,如發現疑似個案,後續將由地方衛生單位持續追蹤並啟動相關防治措施。此外,疾管署也針對部分國家提升屈公病旅遊疫情建議等級,提醒欲前往民眾做好自我保護。

第二級「警示」,對當地採取加強防護:巴西、法屬留尼旺島。

第一級「注意」,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中國廣東省、菲律賓、印尼、印度、斯里蘭卡、阿根廷、玻利維亞。

疾管署指出,目前國內「屈公病」疫情均為境外移入病例,截至7月22日累計15例,感染國家以印尼13例為多,其次為菲律賓及斯里蘭卡各1例移入;境外移入病例數為近6年同期最高,2020至2024年同期介於0至5例。

疾管署說明,屈公病的病媒蚊與登革熱相同,由帶病毒的白線斑蚊或埃及斑蚊叮咬而感染。

屈公病的潛伏期為2至12天,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為病毒血症期,疾管署提醒,感染症狀包括突然發燒、關節痛或關節炎,特別是手腳的小關節、手腕和腳踝、頭痛、噁心、嘔吐、疲倦、肌肉疼痛,約半數患者會出現皮疹。

疾管署提到,症狀持續3至7天。與登革熱不同的是,部分感染屈公病的病人會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週至數月,甚至數年,與登革熱表現不同。

典型的登革熱不會出現長期的關節痛,另外,屈公病的嚴重程度也不如登革熱重症,較少出現死亡,新生兒於出生時感染、65歲以上年長者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者,是罹患屈公病易有併發症或病況嚴重的風險族群。

疾管署提醒,計劃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的民眾,應落實防蚊措施,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使用政府機關核可,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成分的防蚊液。

入境時如自覺可能感染,應主動告知機場檢疫人員。疾管署指出,返國後如出現發燒、四肢痠痛、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骨骼關節痛等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TOCC,包括旅遊史、職業史、接觸史、群聚史等,以利及早通報、診斷及治療。



相關新聞


台師大傳「跆拳道學長也被抽血」 IRB主委:會全面撤查相關計畫


台師大抽血「先查某醫院資料」!林靜儀:教授不可能自行處理檢體


免評可聘外看 衛福部:重症申請拚一天審完!癌症四期納綠色通道

Google新聞-PChome Online新聞

最新生活新聞

延伸閱讀